[發明專利]一種建立骨隧道的打孔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84674.6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94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陸新顏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蘇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16 | 分類號: | A61B17/16;A61B17/17 |
| 代理公司: | 常州萬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41 | 代理人: | 王婷婷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立 隧道 打孔 裝置 | ||
一種建立骨隧道的打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套設在柄部內的驅動裝置、用于固定驅動裝置的第一固定桿、連接在驅動裝置一端的聯動桿、套設在聯動桿外部的外桿殼、鉆頭、用于固定鉆頭的第二固定桿及導向桿。由于可根據需要的骨隧道直徑大小,調整鉆頭的角度,從而可獲取不同直徑或變徑的骨隧道;同時,骨隧道的深度可根據外桿殼上的刻度判斷;使得骨科重建手術更簡便一些,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立骨隧道的打孔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在韌帶等重建手術中,需將在骨頭上鉆出隧道安置移植物的錨定件。目前在韌帶等重建手術中采用的骨髓鉆只能鉆出直徑相同的骨隧道,不能滿足在手術中需要的兩側窄中間寬的骨隧道或開設多個直徑不同的骨隧道,只能開展更多的手術或更加復雜的手術來彌補,導致患者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與承擔更大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立骨隧道的打孔裝置。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為采用一種建立骨隧道的打孔裝置,其包括柄部、套設在柄部內的驅動裝置、用于固定驅動裝置的第一固定桿、連接在驅動裝置一端的聯動桿、套設在聯動桿外部的外桿殼、鉆頭、用于固定鉆頭的第二固定桿及導向桿。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柄部包括柄體、設在柄體上的按鈕和設在按鈕內的彈性件,柄體還包括開設在兩側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用于安置第一固定桿,按鈕用于控制驅動裝置調節鉆頭的方向。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安設在柄體內的驅動桿和套設在驅動桿上的卡位栓,驅動桿的一端伸出柄體,卡位栓呈U型。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驅動桿靠近按鈕位置開設多個凹形卡位槽、以及開設貫穿驅動桿的驅動孔,凹形卡位槽用于卡扣卡位栓,卡位栓的U型底部卡設在凹形卡位槽內,卡位栓的U型頂部連接在按鈕內側。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驅動桿包括伸出柄體的桿頭,桿頭標有刻度,桿頭上的刻度用于確認鉆頭調整角,桿頭上刻度的數量等同于凹形卡位槽的數量。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按鈕內壁設有定位環槽,定位環槽邊沿開設有兩個插接口;
所述卡位栓包括卡扣在凹形卡位槽內的卡扣底部和兩側的定臂,兩個定臂套設在彈性件內,定臂兩端向外翻折有連接部,兩個連接部通過插接口伸入定位環槽內;
所述按鈕頂壁設有兩個與插接口對應的第一標記線,所述柄體頂壁設有兩個與連接部對應的第二標記線。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桿的大小等同于第一固定孔的大小,第一固定桿從柄體一側的第一固定孔進入,穿過驅動桿上的驅動孔,直至柄體另一側的第一固定孔,從而將驅動桿固定,第一固定桿可在驅動孔內移動,從而促使驅動桿可相對柄體軸向移動。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聯動桿包括開設在遠離柄體一端的第一夾位槽和設在第一夾位槽兩側的避讓口,以及開設在聯動桿40頂端兩側的用于與鉆頭相連接的導固孔。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外桿殼包括開設在遠離柄體一端的第二夾位槽和開設在第二夾位槽兩側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夾位槽的大小與第二夾位槽的大小相同。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外桿殼還設有第一刻度,用于測量骨隧道的深度。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鉆頭包括開設在一側的第三固定孔和開設在第三固定孔旁邊的弧形孔,第二固定桿從其中一個第二固定孔進入,穿過第三固定孔,直至穿過另一個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桿穿過避讓口且第二固定桿可在避讓口上移動,導向桿從其中一個導固孔進入,穿過弧形孔,直至穿過另一個導固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蘇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蘇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46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