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終端數據處理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80838.8 | 申請日: | 2020-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53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世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世云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121 福建省福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智能 終端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終端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數據處理終端,所述數據處理終端與M個目標終端之間形成通信網絡并互相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數據處理終端在N個連續時段內的第一通信記錄以及M個目標終端中的每個目標終端在N個連續時段內的第二通信記錄;分別對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記錄和M個第二通信記錄進行解析,確定每個時段內所述數據處理終端的第一通信參數和每個目標終端的第二通信參數,N和M為正整數;
根據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參數以及M個第二通信參數,確定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和M個目標終端在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狀態和第二通信狀態,并基于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狀態和M個第二通信狀態,確定所述通信網絡的網絡狀態;
根據所述通信網絡在N個連續時段的每個時段內的網絡狀態確定所述通信網絡在每個時段內的多維狀態向量,所述多維狀態向量包括穩定性向量、延時向量和丟包向量;其中,多維狀態向量為通信網絡在每個時段內的狀態矩陣,該狀態矩陣的數量為N個,穩定性向量用于表征通信網絡的通信穩定性,延時向量用于表征通信網絡的數據傳輸延時,丟包向量用于表征通信網絡在傳輸數據時的丟包率;
獲取所述數據處理終端的日志文件,基于所述日志文件確定出所述數據處理終端的通信數據處理表單,根據所述通信網絡對應的N個多維狀態向量以及所述通信數據處理表單,得到特征向量集;對所述特征向量集進行K-means聚類得到目標聚類,其中,所述目標聚類用于表征所述通信網絡的網絡狀態變化軌跡;
對所述目標聚類中包括的至少部分目標向量進行特征分析,得到所述通信網絡的網絡狀態變化軌跡;對所述通信數據處理表單進行邏輯提取,得到所述通信數據處理表單的第一數據處理軌跡;將所述第一數據處理軌跡映射至所述網絡狀態變化軌跡中,得到所述第一數據處理軌跡對應的第二數據處理軌跡;基于所述第二數據處理軌跡與所述網絡狀態變化軌跡的軌跡重合率生成對所述第二數據處理軌跡進行調整的軌跡調整參數,將所述軌跡調整參數映射至預設的參數數據庫中查找得到目標參數,根據所述目標參數對所述數據處理終端的工作狀態進行調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狀態和M個第二通信狀態,確定所述通信網絡的網絡狀態,包括:
判斷每個時段內的第一通信狀態中是否存在用于表征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存在狀態斷點的狀態信息,若存在,確定該時段內的M個第二通信狀態中為間歇暫停狀態的數量,根據所述數量以及所述狀態信息確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狀態描述信息;
對所述狀態描述信息進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狀態描述信息對應的狀態數組,所述狀態數組中包括多個狀態數值,每個狀態數值用于描述所述通信網絡在該時段內的通信狀態;
根據所述狀態數組判斷在該時段內所述通信網絡的通信連接形式為節點連接還是非節點連接;
根據所述通信連接形式,確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通信鏈路穩定系數,其中如果所述通信連接形式為所述非節點連接,根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通信協議以及所述通信協議中包括的至少部分地址對,計算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通信鏈路穩定系數;如果通信連接形式為節點連接,根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中的節點接口類型對應的通信數據編碼方式,確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節點權重,并根據該時段內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和M個目標終端之間的協議配對結果,確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協議復用率;根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節點權重以及協議復用率,確定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的通信鏈路穩定系數;
判斷所述通信鏈路穩定系數是否落入預存的該時段內的通信網絡所對應的通信鏈路區間所述通信連接形式;若是,判定該時段內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和M個目標終端之間不存在設備異構現象,根據所述通信鏈路穩定系數對該時段內的第一通信狀態和M個第二通信狀態進行加權得到所述通信網絡在該時段內的網絡狀態;若否,判定該時段內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和M個目標終端之間存在設備異構現象,根據所述通信鏈路穩定系數對該時段內的M個第二通信狀態進行加權得到所述通信網絡在該時段內的網絡狀態,所述網絡狀態通過狀態列表進行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世云,未經徐世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083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