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80802.X | 申請日: | 2020-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19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萬長江;易基剛;張小英;易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長江 |
| 主分類號: | F24B1/191 | 分類號: | F24B1/191;F23L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陸中丹 |
| 地址: | 21000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燒 爐管 式配風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包括有外殼,外殼具有封閉的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在外殼上面或側面設有至少一個進風口,進風口與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貫通,爐膛配風經由進風口進入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在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風嘴,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圍成有內圓通火道用來輸出爐膛燃燒火焰。燃燒爐外部的配風經過配風管送入進風口中,配風進入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后,通過設置在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內的風嘴將燃燒爐的外部配風均勻的吹入爐膛,在爐膛中形成旋風火力,使爐膛中的燃料快速升溫。不僅提高了爐膛的燃燒溫度,還使爐膛中的燃料燃燒更加充分節省了能源;可根據爐膛燃燒工況進行爐膛內的配風量調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節能技術領域和爐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燃燒環保爐的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傳統的燃燒采暖爐具,基本上為負壓爐具,采用的是高位煙囪自然拔風進行輔助燃燒,也有部分采用正壓方式從爐膛下部鼓風,負壓爐溫度低燃燒不充分,排放難達標,污染嚴重,正壓爐火旺,溫度控制難,排放后環保處理復雜,制作成本高,因此在環保節能方面還存在不少棘手問題,導致的結果是:燃燒爐產品技術落后環保節能效果差,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更無法滿足市場的大眾化需求,為此解決當今燃燒采暖爐存在的這些問題,打破傳統采暖爐具的技術發展瓶頸,已成為小型燃燒采暖爐具、生活用熱水爐、商用鍋爐及工業鍋爐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通過安裝在爐膛上部,引入外部配風調節燃燒強度穩定燃燒工況,實現了固體燃料在爐膛中的充分燃燒,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節能減排。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爐膛在燃燒過程中的風量得到有效控制,形成聚風式旋轉火力大小可調的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包括有外殼,所述外殼具有封閉的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在所述外殼上面或側面設有至少一個進風口,所述進風口與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貫通,爐膛配風經由所述進風口進入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在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風嘴,由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圍成閉環形成內圓通火道用來輸出爐膛燃燒火焰。
燃燒爐外部的配風經過配風管送入進風口中,配風進入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后,通過設置在圓形空腔管式風道內的風嘴將燃燒爐的外部配風均勻的吹入爐膛,在爐膛中形成聚風式旋風火力,使爐膛中的燃料快速升溫。采用本發明的燃燒爐管式配風裝置結構不僅提高了爐膛的燃燒溫度,還使爐膛中的燃料燃燒更加充分節省了能源;可根據爐膛燃燒工況進行爐膛內的配風量調節,實現燃燒熱量的持續穩定輸出,節能減排環保效果顯著,生產、安裝、維修方便。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風嘴朝向爐膛內壁傾斜設置;風嘴采用這種方式設置,使得配風聚束后以一定角度斜切進入爐膛,撞擊爐膛內壁后更容易形成有力的聚風旋轉火力,可持續穩定燃燒工況,燃料升溫更快,爐膛中的燃料燃燒更加充分。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風嘴從與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連接位置處往外延伸凸出形成斜凸式風嘴,且所述風嘴具有風道。
風嘴具有風道,通過風道的聚束作用,避免配風從空腔式風道出來后發散而降低了吹入爐膛的新風力度,將爐具外部配風均勻的吹入爐膛,在爐膛內形成聚風式旋風燃燒火力。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上設置有多個風嘴,且所述多個風嘴沿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環形方向設置。
設置環形空腔式風道,有利于配風進入空腔式風道后穩定風力,初步形成旋轉的風型;多個風嘴沿所述內殼環形方向設置,使得內殼環形方向均有新風吹入爐膛,旋風火力形成更快更穩定。
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多個風嘴在所述圓形空腔管式風道的底部呈環形均勻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長江,未經萬長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808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