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79312.8 | 申請日: | 2020-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66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曹黎明;隋國民;鄧華鳳;程燦;東麗;華澤田;周繼華;陳濤;儲黃偉;孫濱;冀占東;劉士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秉文同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59 | 代理人: | 張文武;陳少麗 |
| 地址: | 20110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械 輔助 雜交 粳稻 授粉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屬于農業水稻種子生產領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雜交粳稻的父本與所述雜交粳稻的母本的種植行比為1:(5~8),所述機械趕粉的速度為20~30公里/小時。該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雜交粳稻的父本與母本的種植行比為1:(5~8),配合機械趕粉的速度為20~30公里/小時,這使得雜交粳稻的有效穗數較傳統條件下種植行比1:3的有效穗數提高了1.1倍以上,且結實率達到50%以上,產量提高了1.7倍以上,趕粉的效率提高了8~12倍。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水稻種子生產領域,涉及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雜交粳稻是近期內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跨越式發展、對糧食總產貢獻率最大的糧食作物之一,將是糧食增產新的增長點。
制約雜交粳稻推廣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雜交制種結實率較低、有效穗不足以及產量不高。相對雜交秈稻,雜交粳稻制種父本的花粉量較小,同時,傳統農業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進一步降低了制種產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利用本發明的提供的方法,可以較好的提高制種產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雜交粳稻的父本與所述雜交粳稻的母本的種植行比為1:(5~8),所述機械趕粉的速度為20~30公里/小時。
具體地,所述種植行比為1:(5~8)。
具體地,所述機械趕粉速度為22~28公里/小時。
具體地,所述機械趕粉速度為25~27公里/小時。
具體地,所述機械為拖拉機。
進一步地,所述機械趕粉的方法包括:將一根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臺所述拖拉機上,使所述繩子與所述父本接觸,當所述拖拉機拉動所述繩子時,所述父本的花粉被所述繩子彈出。
具體地,所述雜交粳稻的父本為恢復系粳稻。
具體地,所述雜交粳稻的母本為不育系粳稻。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機械輔助雜交粳稻授粉的方法,雜交粳稻的父本與母本的種植行比為1:(5~8),配合機械趕粉的速度為20~30公里/小時,這使得雜交粳稻的有效穗數較傳統條件下種植行比2:6的有效穗數提高了1.1倍以上,且結實率達到50%以上,產量提高了1.7倍以上,趕粉的效率提高了8~12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對比例
雜交粳稻制種的傳統人工趕粉方式,速度為5公里/小時左右,花粉彈起距離較短,可覆蓋母本廂4行(機插秧母本行距25厘米),但為保證母本有效穗,一般設置父本和母本的種植行比為1:3,通常父本種植兩行,母本種植6行,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傳統趕粉條件下制不同種植行比的結實率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未經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793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