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飛機薄板攪拌摩擦焊高靈敏度超聲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74251.6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5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沙正驍;史亦韋;梁菁;劉驍;王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9/06 | 分類號: | G01N29/06;G01N29/265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飛機 薄板 攪拌 摩擦 靈敏度 超聲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無損檢測領域,涉及一種薄板攪拌摩擦焊高靈敏度超聲檢測裝置及方法,檢測裝置包括機械掃查器(1)、電控箱(2)、控制軟件、檢測儀器(3)、計算機(4)和探頭(10);探頭(10)為超聲相控陣探頭,晶片數8~64,頻率5MHz~10MHz;檢測方法包括:檢測裝置加載、掃查參數設置、數據采集及信號處理;本發明解決了攪拌摩擦焊中的冶金缺陷難以檢測的問題,檢測裝置與大尺寸機身壁板相結合,實現對大尺寸機身壁板結構攪拌摩擦焊接頭進行檢測,提高攪拌摩擦焊零件的可靠性,實現壁板結構攪拌摩擦焊超聲相控陣自動檢測,有效提高攪拌摩擦焊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損檢測領域,涉及一種攪拌摩擦焊超聲相控陣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攪拌摩擦焊是固相焊接技術的一種,在航空航天有大量應用。如美國Eclipse公司的公務機,波音公司的Delta II,IV的火箭和C17,NASA的太空梭外艙等均為鋁合金攪拌摩擦焊結構。由于攪拌摩擦焊中的冶金缺陷取向復雜、緊貼、細微,使對其進行檢測存在很大困難。
攪拌摩擦焊缺陷與熔焊缺陷在成因、形貌上區別明顯,具有緊貼、細小、面狀、彌散、取向復雜等特點。有些缺陷采用常規的無損檢測技術或方法不能有效檢出,而這些缺陷的會對產品性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漏檢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質量事故。特別是飛機機身壁板等結構,其厚度小、面積大的特點,進一步增加了檢測的難度。
目前已有的針對鋁合金封閉型腔、火箭貯箱等的檢測方法或裝置由于檢測靈敏度等其他問題(目前的技術手段檢測靈敏度達不到直徑0.4mm平底孔靈敏度),并不適合于飛機機身大壁板(壁板大小1.5m*4m)的焊縫。針對飛機機身大壁板焊縫需要設計專門的探頭及檢測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攪拌摩擦焊中的冶金缺陷難以檢測的問題,設計了一種薄板攪拌摩擦焊高靈敏度超聲檢測方法。
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飛機薄板攪拌摩擦焊高靈敏度超聲檢測裝置,所述高靈敏度超聲檢測裝置包括機械掃查器1、電控箱2、控制軟件、檢測儀器3、計算機4和探頭10;所述的機械掃查器1包括掃查軸5、手動吸盤6、支撐桿7、探頭加載臂8、電機-編碼器一體式步進電機9;
所述的電控箱2包含嵌入式處理器、電機驅動模塊、藍牙模塊/串口、DC/DC變換模塊、信號變換模塊;
所述的控制軟件包含計算機端軟件和電控箱FPGA軟件;
所述機械掃查器1呈“王”字框架結構,四角通過支撐桿7支撐,上下兩端中部通過手動吸盤6固定;機械掃查器1中間為呈十字形的掃查軸5;
所述掃查軸5通過探頭加載臂8攜帶相控陣探頭10;所述探頭加載臂8為倒“T”型結構,兩端分別安裝相控陣探頭10;
所述探頭10為超聲相控陣探頭,晶片數8~64,頻率5MHz~10MHz;
所述機械掃查器1通過電機-編碼器一體式步進電機9與電控箱2相連;探頭10與檢測儀器3相連;電控箱2、檢測儀器3與計算機4相連。
所述探頭10的入射角度范圍30°~80°。
所述高靈敏度超聲檢測裝置的檢測對象為薄板攪拌摩擦焊焊縫,薄板厚度為1.5~5mm。
所述機械掃查器1通過掃查軸5實現一維或者二維掃查檢測;
所述機械掃查器1通過電機-編碼器一體式步進電機9實現向外輸出運動方向的編碼器信息,供檢測儀器成像。
所述電控箱2通過藍牙模塊/串口接收電腦的指令和上傳運動狀態;所述電控箱2通過信號變換模塊形成檢測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經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742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菌渦流紡紗線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柔性、可透氣性傳感器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