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不增加能耗的條件下提高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72021.6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05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7 |
| 發明(設計)人: | 馬保軍;王振山;謝建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9/04 | 分類號: | C08L9/04;C08K13/02;C08K5/39;C08K3/06;C08K3/22;C08J5/02;C08J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11399 | 代理人: | 李建華 |
| 地址: | 063500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加 能耗 條件下 提高 手套 交聯 密度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不增加能耗的條件下提高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一次性丁腈手套的制備工藝,通過使用雙促進劑以及優化調整硫磺、氧化鋅、促進劑的用量配比硫化成型,利用促進劑之間的協同效應,大幅度提高了促進劑的效率,進而提高了硫化速度,增加了硫化程度,可以在不增加生產能耗和降低生產效率的條件下制備出高交聯密度的丁腈手套,該丁腈手套耐溶劑性強、不易噴霜、穿戴舒適、拉伸斷裂強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次性丁腈手套的生產工藝,特別是一種不增加能耗的條件下提高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生產工藝,屬于丁腈手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衛生健康越來越重視,一次性手套的需求量迅速增長,尤其是使用方便,功能性更強的丁腈手套。2020年由于COVID-19在全球范圍迅速擴散,丁腈手套的需求量暴增,丁腈手套的產能已經不能滿足全球供應,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丁腈手套建廠增加生產線的熱潮。丁腈手套與乳膠手套相比,不含乳膠中易使人體過敏反應的蛋白質,不易致過敏,并且價格便宜;與PVC手套相比,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溶劑性,防穿刺耐撕扯,較高的抗張強度和極好的耐磨性能以及穿戴舒適性等。丁腈手套已經廣泛使用在醫療、食品、化工、汽修、農業等各個領域。
目前,丁腈手套品種較多,大多數丁腈手套采用硫磺作為硫化劑,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BZ)作為促進劑,氧化鋅作為活性劑,通過預硫化、浸漬丁腈膠乳、成型、瀝濾、硫化、表面處理、干燥等工藝制成。由于丁腈手套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丁腈手套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導致市場上丁腈手套質量參差不齊,丁腈手套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噴霜、拉伸強度不足、伸長率不足、耐穿戴時間短等缺陷上,而這些缺陷大多是因為丁腈手套硫化程度不夠導致交聯密度低造成的,而丁腈混合料配方以及硫化工藝是影響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主要因素。現有的丁腈手套生產配方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工廠所生產的丁腈手套并未硫化完全,而是通過儲存和運輸的時間進行后硫化來完成,因此后硫化的時間長短會影響丁腈手套的硫化程度。為了提高出貨效率,可以通過增加丁腈手套線上硫化程度來解決,但提高硫化溫度會導致生產能耗增加,延長硫化時間會造成生產產能下降,最終得不償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增加能耗的條件下提高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一次性丁腈手套的制備工藝,通過使用雙促進劑以及優化調整硫磺、氧化鋅、促進劑的用量配比,并在適宜的硫化條件控制下進行沾料以及硫化成型;本發明利用促進劑之間的協同效應,大幅度提高了促進劑的效率,進而提高了硫化速度,增加了硫化程度,可以在不增加生產能耗和降低生產效率的條件下制備出高交聯密度的丁腈手套,該丁腈手套耐溶劑性強、不易噴霜、穿戴舒適、拉伸斷裂強度高。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不增加能耗的條件下提高丁腈手套交聯密度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環節:
1、原材料
原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丁腈膠乳:丙烯腈質量百分含量為25%~35%的一系列丁腈膠乳
穩定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琥珀酸二異辛酯磺酸鈉、二丁基萘磺酸鈉、四聚丙烯苯磺酸鈉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
氫氧化鉀:純度≥90%
鈦白粉:純度≥92%
氧化鋅:純度≥99.5%
硫磺:純度≥99%
促進劑A: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BZ)、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EZ)中的一種
促進劑B: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PZ)、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PX)中的一種
分散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2、丁腈混合料預浸料配方:
1)丁腈膠乳配料配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紅普林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720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