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沉降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70309.X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81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范雷;劉飛鴻;姚自立;聶歡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路醫學科技(武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28 | 分類號: | G01N1/28;G01N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張洋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高新***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降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沉降裝置,涉及細胞制片技術領域,包括:玻片、底座和兩端開口的沉降件;在沉降件的兩開口端之間形成有沉降腔;玻片位于底座上;底座上設置有第一吸附部,在沉降件上設置有第二吸附部,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配合吸附以使沉降件的一開口端與底座上的玻片封合抵持。由于沉降件和底座是通過吸附的方式進行連接,故,在實際安裝時,僅需要將玻片先一步放置于底座上,而后,將沉降件放置于玻片上,通過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之間產生的吸附力,即可夾緊玻片且使得玻片和沉降件形成容納沉降液體的槽狀結構,從而快速完成安裝,可以有效的降低安裝所耗費的時間,提高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細胞制片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沉降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細胞生物學的深入研究,對于其研究應用也逐漸推廣至醫學領域,制片機又稱液基細胞制片機,其是根據液基細胞學原理,利用了氣動與液動原理,將收集的細胞樣本進行細胞分散、過濾采集和轉移。例如制片機中的旋轉機構帶動過濾膜筒柔和地混勻細胞樣本,通過計算機控制細胞采集的全過程,同時采用生化學原理,把收集在過濾膜上的細胞向玻片自然吸附,達到細胞完美轉移,單層均勻平鋪的目的,便于后續的染色和診斷。
現有在制作玻片時,需要使用細胞沉降玻片裝載裝置,細胞沉降玻片裝載裝置中的沉降筒和底座采用螺絲等連接方式,在使用時,需要先進行旋鈕螺絲等操作將沉降筒和底座裝配,然后再進行沉降,該種操作步驟較為繁瑣,耗費時間較長,導致作業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沉降裝置,以解決現有沉降玻片裝載裝置裝配步驟繁瑣導致作業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沉降裝置,包括:玻片、底座和兩端開口的沉降件;在沉降件的兩開口端之間形成有沉降腔;玻片位于底座上;底座上設置有第一吸附部,在沉降件上設置有第二吸附部,第一吸附部和第二吸附部配合吸附以使沉降件的一開口端與底座上的玻片封合抵持。
可選的,第一吸附部為第一磁吸部,第二吸附部為第二磁吸部,第一磁吸部與第二磁吸部配合吸附。
可選的,底座包括承載工位和吸附工位,玻片位于承載工位;第一吸附部位于吸附工位;第二吸附部在底座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吸附工位。
可選的,第二吸附部為設置于沉降件上的吸盤,吸盤與第一吸附部配合吸附。
可選的,第一吸附部包括設置于吸附工位的吸附通孔以及吸氣裝置;吸氣裝置與吸附通孔管路連接,用于通過吸氣裝置形成負壓以吸附第二吸附部。
可選的,第二吸附部與沉降件可拆卸連接。
可選的,沉降裝置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沉降件與玻片抵接的開口處。
可選的,在底座上還設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制玻片在底座上的位置。
可選的,沉降件包括兩端設有開口的筒體以及設置于筒體上的沉降部;沉降部環設于筒體的一開口端,且沉降部與筒體圍合形成有環腔,第二吸附部位于環腔。
可選的,沉降部的材質為彈性材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路醫學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未經深路醫學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7030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定位方法、裝置以及系統
- 下一篇:示教器熱插拔電路及示教器熱插拔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