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Android平臺實現個性化陰影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9802.X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302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蔣旭文;徐富和;藍遠恒;張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84 | 分類號: | G06F3/0484;G06F9/451 |
| 代理公司: | 廣州云領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41 | 代理人: | 肖云 |
| 地址: | 5107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ndroid 平臺 實現 個性化 陰影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Android平臺實現個性化陰影的方法及系統。包括:接收目標控件的繪制陰影的請求;接收目標控件的陰影基本數據;生成多個陰影圖層;根據所述陰影基本數據,在各個陰影圖層上進行陰影繪制工作;將陰影圖層設置為控件的背景;調整陰影基本數據,查看并確定最終陰影效果。該方法及系統具有易于自定義陰影和跨平臺時陰影效果一致的優點,它利用陰影圖層和逐漸縮小的陰影來模擬IOS平臺的“軟陰影”效果,以使Android平臺的控件也能產生柔和的陰影,具有淡出變化和層次感,確保應用跨平臺發布的時候能保持一致的用戶界面,解決了現有的無法自定義陰影和不同平臺的陰影效果不一致的缺點,滿足了移動設備的用戶審美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Android平臺實現個性化陰影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陰影效果是視覺設計中常用的特效手段,它在圖形對象的邊緣繪制一圈陰影,使圖形對象產生立體感和層次感,有效地提升了圖形對象的視覺表現效果。隨著科技的發展,視覺傳達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印刷品,目前,帶有用戶界面的移動設備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為便于展現內容并與用戶產生交互,移動設備的用戶界面上往往設置有經過了高度封裝的“控件”,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控件、圖片控件、輸入框和按鈕控件等等,為滿足人們對移動設備上的控件的審美需求,移動應用的開發者需要給控件添加陰影等視覺效果,以增強控件的美觀程度。
市面上現有的移動設備所采用的操作系統以Android和IOS為主,其中,搭載Android系統的移動設備存量眾多,機型復雜,其中面世較早的移動設備仍在使用早期的Android版本,且考慮到硬件性能落后,為了減少卡頓和崩潰,用戶一般不會升級到高版本的Android系統;當Android系統的版本在5.0以下時,由于系統缺乏相應的陰影繪制功能,導致難以調用系統接口直接生成陰影;此外,即使用戶使用的是支持陰影效果的Android系統,但系統版本較低,則無法對陰影的顏色和偏移等參數進行修改,該功能直到Android9.0版本才得以實現,導致該版本之前的用戶無法體驗到完整的陰影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應用在給控件繪制陰影時,需要調用系統的圖形繪制接口,而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的圖形繪制策略不盡相同,導致在跨平臺發布時,應用在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上展現的用戶界面產生了一定的區別,具體為:IOS平臺的控件陰影較為柔和,具有淡出變化和立體感,即通常所稱的“軟陰影”,Android平臺的控件陰影較為厚重,陰影具有明顯的銳利邊緣,即通常所稱的“硬陰影”,因此,為使應用在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上的顯示效果保持一致,需要對Android平臺的陰影進行調整,使其與IOS平臺的“軟陰影”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在Android平臺上采用新的陰影生成技術來解決上述的不足。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Android平臺存有的無法自定義陰影和不同平臺的陰影效果不一致的技術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易于自定義陰影和跨平臺時陰影效果一致的在Android平臺實現個性化陰影的方法及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按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在Android平臺實現個性化陰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標控件的繪制陰影的請求;
接收目標控件的陰影基本數據;
生成多個陰影圖層;
根據所述陰影基本數據,在各個陰影圖層上進行陰影繪制工作;
將陰影圖層設置為控件的背景;
調整陰影基本數據,查看并確定最終陰影效果。
所述的控件包括:文本控件、圖片控件、輸入框控件、按鈕控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98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