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聯合脫氮除磷優化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9691.2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朱云倉;姜楠;張曉;李紅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控水務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32;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智多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馬士騰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合 優化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聯合脫氮除磷優化工藝,包括順次相連通的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二沉池與厭氧池進行連接;好氧池由曝氣池、生態制氧系統、污水提升系統、氧濃度監測系統和曝氣系統組成;污水提升系統將曝氣池內的部分污水泵送至生態制氧系統,經生態制氧系統處理后的污水重新回流至曝氣池;生態制氧系統利用污水水培綠植并對綠植釋放的氧氣進行富集;氧濃度監測系統監測生態制氧系統內的氧氣濃度并將其監測信息傳輸至曝氣系統;曝氣系統用于向曝氣池內供氣,曝氣系統根據生態制氧系統內氧氣的濃度選擇環境空氣或者生態制氧系統內的空氣作為氣源。本發明能夠有效地提升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效果,具有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脫氮除磷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聯合脫氮除磷優化工藝。
背景技術
適量的氮磷對于促進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對保持水環境的平衡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過量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水體中,則會使水體產生富營養化,使水體中的浮游藻類大量繁殖,甚至是爆發性繁殖,產生“水華”現象。“水華”現象即是水污染的明顯表現,同時也會進一步加劇水體的污染。藻類的大量或爆發性繁殖,會在水面形成或厚或薄的覆蓋性藻類漂浮物,造成水體缺氧,引起水生動物窒息而死。有些藻類還會產生有害毒素,使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水體富營養的指標三類,營養因子、環境因子與生物因子,其中,營養因子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而在營養因子中,氮磷則是最為關鍵的存在。因此,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對于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至關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聯合脫氮除磷優化工藝,其能夠有效地提升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效果,解決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同時其還具有自動化程度高、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聯合脫氮除磷優化工藝,包括順次相連通的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二沉池與厭氧池進行連接使二沉池內沉淀的含磷污泥回流至厭氧池;所述好氧池由曝氣池、生態制氧系統、污水提升系統、氧濃度監測系統和曝氣系統組成;在缺氧池內缺氧處理后的污水流入曝氣池并進行好氧處理,隨后在曝氣池內好氧處理后的污水流入二沉池;所述污水提升系統用于將曝氣池內的部分污水泵送至生態制氧系統,經生態制氧系統處理后的污水重新回流至曝氣池;所述生態制氧系統利用其內泵入的污水水培綠植,生態制氧系統對綠植釋放的氧氣進行富集;所述氧濃度監測系統用于監測生態制氧系統內的氧氣濃度,并將其監測信息傳輸至曝氣系統;所述曝氣系統用于向曝氣池內供氣,曝氣系統根據生態制氧系統內氧氣的濃度選擇環境空氣或者生態制氧系統內的空氣作為氣源;當生態制氧系統內氧氣的濃度高于環境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時,曝氣系統以生態制氧系統內的空氣作為氣源;當生態制氧系統內氧氣的濃度低于周圍空氣時,所述曝氣系統以環境中的空氣作為氣源。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池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厭氧池連接的進水口和與二沉池連接的排水口。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系統包括曝氣管、風機、吸氣管和控制器,所述曝氣管均布在曝氣池的底部,所述曝氣管通過管道與風機進行連接,所述風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吸氣管包括主管、晝管和夜管,所述晝管和夜管的一端均與主管的同一端連接,所述晝管遠離主管的一端分為多個用于與透光罩內部連通的支管,所述夜管遠離主管的一端設置有過濾器;所述晝管和夜管上均設置有電磁閥,所述電磁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生態制氧系統包括多個橫跨在曝氣池上方的水槽、放置在水槽內的浮床和扣設在水槽上方的透光罩;通過污水提升系統將曝氣池內的污水泵送至水槽內,所述水槽的一側設置有溢流口;所述浮床上種植綠植;所述透光罩上設置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排氣口的內側設置有排氣扇,排氣口的外側設置有控制排氣口開閉的擋板。
進一步的,所述氧濃度監測系統為設置在透光罩內的氧濃度傳感器,所述氧濃度傳感器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控水務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控水務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969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