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8909.2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82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麗青;張國利;陳光偉;張策;史曉平;童亞敏;王曦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9/02 | 分類號: | G01N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7 ***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線性 rtm 矩形 預制 摩擦系數 測試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測試夾緊力時將模具置于水平工作臺上,即上、下模均與水平線平行;測試摩擦力時將模具合模后垂直放置于萬能試驗機上并固定,將帶有注膠口的模塊置于最頂端并拆除,以利于后期將織物從模腔中抽出。具體步驟包括:
(1)模具合模后通過多個傳感器測量模腔內織物受到的夾緊力Nn(n=1,2,3,……),將所測Nn(n=1,2,3,……)的值取加權平均數N0;
(2)夾具的上端與萬能試驗機相連,下端夾持預制體,通過萬能試驗機向上運動帶動夾具所夾持的織物從模具中抽拔出,待預制體相對模腔發生位移后,將穩定后的數值記錄為摩擦力F0;
(3)根據公式f=2F0/N0,計算預制體與模腔的摩擦系數f。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壓力傳感器、模具、預制體、夾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傳感器為輪輻式結構,且上下圓柱采用一體切割,下圓柱為空心的測試桿,內部粘貼采集信號的應變片,上圓柱為法蘭盤并設置四個固定孔,用來與模具固定,出線接頭位于上圓柱的正上方,傳感器的整體高度為上(或下)模具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只限定于制作平板復合材料的模具,在上(或下)模具打孔,孔的形狀與傳感器的結構一致,孔的位置應選擇與預制體接觸的區域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時將傳感器的測試桿安插在模具內,使測試面與模腔平齊,必要時可通過在測試桿與法蘭盤之間放置橡膠墊圈來調節,然后用螺栓通過固定孔將傳感器和模具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體在抽拔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彈性形變可忽略不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包括夾具體、鉗口、升降桿、和擋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夾具體上端的連接柱通過插銷與萬能試驗機連接,夾具體下部為長方形的邊框,在夾具體內部留有等腰梯形的空腔,所述鉗口分為左、右兩個對稱的鉗口,鉗口在夾具體的空腔內部對稱安裝,通過前后兩個升降桿與夾具體連接,兩個擋板分別安裝在夾具體空腔的前后。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鉗口的長度不小于預制體的最短邊,夾具體的總長度不小于鉗口的長度加兩擋板的厚度之和。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面內線性注膠RTM矩形模腔與預制體間摩擦系數的測試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左右鉗口的上下運動通過同時旋轉兩個升降桿控制,既可以確保較長尺寸鉗口的水平狀態,也能保證夾持力足夠大。旋轉升降桿向下運動,下端的控制盤接觸鉗口的凹槽下底面,帶動鉗口向下運動夾持織物;反方向旋轉升降桿向上運動,控制盤接觸凹槽的上頂面,帶動鉗口向上運動放松織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工業大學,未經天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890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醫療器械
 - 下一篇:一種隧道軸向變形量的測量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