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隔振器力學參數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7103.1 | 申請日: | 2020-10-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96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何敏;鄧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天奧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飛(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純武 |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振器 力學 參數 測試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隔振器力學參數測試裝置,旨在提供一種測試成本低、測試效率高的測試裝置。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底座懸臂平臺上設置通過門架的施力螺桿,將缸體、振動傳感器和質量塊、連接隔振器、矩形承力座、T形階梯軸和缺口鎖盤,固定在門架橫梁與底座懸臂平臺之間,振動臺通過垂向可動卡箍配合的振動筒頂部連接的振動傳感器,經T形階梯軸和矩形承力座連接隔振器,隔振器通過配重質量塊連接振動傳感器,振動傳感器與穿過配重質量塊,接觸矩形承力座上表面接觸的位移傳感器電連接數據采集儀器,通過數據采集儀器與振動傳感器形成閉環回路,構成測試隔振器靜、動力學參數的裝置。本發明避免了傳統四只隔振器組合測試的剛度耦合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主要用于快速測試隔振器的靜力學、動力學性能參數是隔振器力學參數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振動現象無處不在,振動效應對結構造成的影響是難以避免。安裝在運動平臺或設施上的各類設備總是處于振動環境中,除非是利用振動來實現某種功能,一般而言振動總是有害的,它會引起動態變形和動態應力,這些變形和應力會引設備結構、組件的強度損傷和疲勞破壞,因此通常需要對設備安裝隔振器進行減振,降低振動帶來影響和破壞,因此需要測試和掌握隔振器的靜力學、動力學性能參數,才能為不同設備對象和振動環境中選擇合適的隔振器。隔振器是機器設備與機器基礎提供連接功能的彈性元件,能夠有效的減少設備在運動過程中傳遞到機器基礎,以及機器基礎傳遞到機器設備上的振動力的裝置。而隔振器結構在各種設備器件使用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減少設備本體結構上的高頻擾動震動能量傳遞。常用的振動控制方法有吸振、隔振和阻尼減振三種類型。現有的振動控制包含以下兩方面: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主動控制具有控制效果好,控制效率高等優勢,但是對于結構的要求較高,并不是所有結構都能滿足主動控制的要求。被動控制具有結構簡單,不依賴外界能源而且減振性能良好等優點,因此被廣泛采用。隔振是被動控制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隔振效果的好壞在于隔振器性能的設計。在隔振器設計分析和使用中,阻尼系數和剛度系數是隔振設計中分析隔振器性能的重要參數,其測試技術是確定相應數值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隔振器阻尼系數的測試,測試系統的完善與否,測試方法的合理與否是評估測試結果是否準確的重要標準。在隔振器的設計與使用過程中,針對阻尼系數測試的設備機械一般包括萬能材料試驗機、凸輪試驗系統以及高頻率疲勞試驗機等諸多機械。當前階段針對隔振器使用過程中的阻尼系數以及剛度系數等動力學參數在具體的測試方法中卻一直存在著測試流程較為復雜、測試結果精度較低的現象,對于隔振器性能的精確設計和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以往的隔振器阻尼系數以及剛度系數的測量檢測過程中,針對隔振器相關動力學參數的測試卻存在著工藝流程較為繁復、測試結果不夠標準的問題,對于隔振器設備的動力學參數測試結果和最終應用范圍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針對隔振器動力學參數的傳統測試方法,主要是根據隔振器結構使用過程中的內在隔振原理,采取實驗機械阻抗曲線擬合獲取方法來完成對隔振器結構阻尼系數以及剛度系數的測試工作,但是實驗機械阻抗曲線擬合獲取方法只能針對隔振器動力學參數中的阻尼以及剛度數值進行單一的驗算,在具體驗算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粘性流體的阻尼和剛度會隨著振動頻率的變化而出現變化,進而對隔振器的隔振性能產生影響這一狀況。
目前隔振器的靜力學、動力學性能參數測試是分別采用不同測試儀器或測試裝置來實現的。傳統隔振器的靜力學性能參數測試通常是采用如圖4所示的材料試驗機或數顯測力系統來實現,將隔振器6放置在材料試驗機的基座26上,驅動壓力臂23擠壓隔振器產生變形,數據采集裝置25通過安裝在基座26上的位移傳感器27和力臂23上的力傳感器24測試出變形量和壓力大小,對測試數據進行二次處理獲取隔振器的額定壓力、額定變形、最大壓力和最大變形等靜力學性能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天奧有限公司,未經中電天奧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71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