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及攪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5241.6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28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林;宋紹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B01F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蘇芳玉 |
| 地址: | 066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處理 缺氧 攪拌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包括氣攪拌管,所述氣攪拌管為封閉管路,所述氣攪拌管管壁上設置有排氣孔(51),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氣攪拌管位于工作位時所述排氣孔(51)的開口朝向上方,在所述排氣孔(51)的開口的上方傾斜設置有導向片(6),導向片的一端與氣攪拌管的距離小于另一端與氣攪拌管的距離,由所述排氣孔(51)排出的氣體被所述導向片阻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孔(51)沿所述氣攪拌管的軸線方向設置在所述氣攪拌管的左半壁和右半壁上,所述左半壁上的排氣孔(51)與右半壁上的排氣孔(51)依次相對設置或交錯設置,相對設置時,兩個排氣孔(51)的中心線在所述氣攪拌管的同一個橫截面上;交錯設置時,左/右半壁上的排氣孔(51)與右/左半壁上的兩個排氣孔(51)的中間位置對應。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孔(51)中心線與豎直面的夾角為15°-55°,所述排氣孔(51)的孔徑為3-8mm,沿所述氣攪拌管軸線相鄰的兩個排氣孔(51)的間距為100-500mm,左半壁上的排氣孔(51)對應的導向片(6)的傾斜方向一致,右半壁上的排氣孔(51)對應的導向片(6)的傾斜方向一致且與左半壁上導向片(6)的傾斜方向相反。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攪拌管包括主管(4)和支管(5),所述主管(4)一端封閉,另一端通過進氣管(2)與氣源相通,所述支管(5設置在所述主管(4)側面,一端和所述主管(4)連通,另一端封閉,所述排氣孔(51)設置在所述支管(5)管壁上,各所述支管的管中心線位于同一平面內;或者,所述氣攪拌管包括環形管,所述環形管通過進氣管(2)與氣源相通,所述環形管的空腔中設置有連通管件,所述連通管件與所述環形管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4)上設置開口向下的排泥口一(41),所述排泥口一(41)沿所述主管(4)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排泥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排氣孔的開口方向反向設置且大于排氣孔的開口大小;或,所述主管(4)上設置有所述排泥口一(41)的位置的橫截面呈底部敞口的倒U型。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氣攪拌管的下方管壁上與相鄰兩個排氣孔之間的位置相對應設置有開口向下的排泥口二(52)。
7.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污水處理用缺氧池氣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2)靠近壓縮空氣氣源的一端設置有電磁閥(1),通過所述電磁閥(1)控制進氣管(2)間歇性開啟和關閉,當電磁閥開啟時,污泥與水開始混合,當電磁閥關閉后,污泥和水停止混合并分離,污泥和水完全分離時或完全分離前再次開啟電磁閥。
8.一種缺氧池氣攪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從氣攪拌管的出氣孔內排出的氣體作橫向和豎向流動,在橫向和豎向兩個方向上對污水進行攪拌。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缺氧池氣攪拌方法,其特征在于,間歇向缺氧池內充氣,當污泥和水混合后停止充氣,當污泥和水要完全分離前再次充氣,反復間歇充氣,保持污泥和水處于混合狀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缺氧池氣攪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孔的直徑為3-8mm,排氣孔的中心距為100-500mm,充氣壓力為排氣孔所處水位的水壓的1-2.5倍,充氣1-5分鐘間歇15-30分鐘,氣攪拌管內的進氣量為0.01-0.05m3/㎡*min。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缺氧池氣攪拌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需要排出氣攪拌管內淤泥時,在氣攪拌管下方設置排泥口,排泥口的大小大于出氣孔的直徑,向氣攪拌管內充入大于工作氣壓的壓力,使淤泥從位于氣攪拌管下方的排泥口排出;所述排泥口的直徑為15-25mm,多個排泥口間隔設置在氣攪拌管的下方管壁上或,在每段氣攪拌管上沿每段氣攪拌管的長度設置呈敞口型的排泥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秦皇島同力達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524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