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抽芯式變容積微開發泡器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5059.0 | 申請日: | 2020-10-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9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羅桂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安達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4/42 | 分類號: | B29C44/42;B29C44/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21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抽芯式變 容積 開發 器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向抽芯式變容積微開發泡器具,包括動模部和定模部;動模部包括動模連接板、兩個支撐座、動模座、動模型芯、動模驅動件和動??v向滑動件;兩個支撐座并排設置于動模連接板上;動模座固定安裝在兩個支撐座上,動模座的上端設有動模容置槽;動??v向滑動件設置于動模容置槽內,動模縱向滑動件的上端凸設有多個第一縱向滑塊、以及其邊沿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縱向滑塊;動模驅動件固定在動模座的下端,其輸出端伸入動模容置槽內并與動??v向滑動件的下端連接;本發明能夠在縱向和橫向同時改變模具型腔的體積,使得塑料在橫向和縱向充分發泡,發泡率大大提高,發泡效果好,進而能夠適用于深度較大的產品成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向抽芯式變容積微開發泡器具。
背景技術
為了減輕注塑產品的密度,達到節省材料的目的,目前開發了一種微開發泡注塑工藝,在注塑生產過程中將塑料粒子與發泡劑粒子混合后通過注塑機注射入模具型腔,塑料在高溫熔融過程中,發泡劑粒子自身發生分解產生氣體并在制品中形成很微小的氣泡核,從而減少制品的重量,同時因泡核產生的微小蜂窩狀結構而減小產品變形量提高制品剛度。
為此,中國專利號為201911109134.6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油缸抽芯式微開發泡裝置,通過油缸驅動等距導軌與滑槽的配合,從而改變型腔的厚度,提高發泡率。
該發泡裝置雖然解決了發泡率問題,但該裝置為單向抽芯結構,只能適用于深度較小的平面型產品注塑,對于深度比較大的產品,由于該發泡裝置在水平方向無法實現開距動作,導致產品垂直面發泡效果差,無法滿足深度比較大的產品的發泡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提供一種雙向抽芯式變容積微開發泡器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雙向抽芯式變容積微開發泡器具,包括動模部和定模部;
所述動模部包括動模連接板、兩個支撐座、動模座、動模型芯、動模驅動件和動模縱向滑動件;兩個所述支撐座并排設置于所述動模連接板上;所述動模座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支撐座上,所述動模座的上端設有動模容置槽;所述動??v向滑動件設置于所述動模容置槽內,所述動??v向滑動件的上端凸設有多個第一縱向滑塊、以及其邊沿位置設置有多個第二縱向滑塊;所述動模驅動件固定在動模座的下端,其輸出端伸入所述動模容置槽內并與所述動模縱向滑動件的下端連接;所述動模型芯設置于所述動模容置槽內,所述動模型芯對應每個所述第一縱向滑塊以及每個所述第二縱向滑塊分別開設有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縱向滑塊對應插入所述第一穿孔內,所述第二縱向滑塊對應插入所述第二穿孔內,所述動模型芯還對應每個所述第二縱向滑塊分別滑動嵌設有動模橫向滑動件,所述動模橫向滑動件與第二縱向滑塊活動連接;
所述定模部包括定模連接板、定模座、定模型芯、定模縱向滑動件、兩個定模驅動件和進料嘴;所述定模座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四個呈矩形分布的導向柱,四個所述導向柱的下端分別通過導向套與所述動模座滑動連接,所述定模座的下端還設有定模容置槽;所述定模縱向滑動件設置于定模容置槽內,所述定??v向滑動件的下端凸設有多個第三縱向滑塊、以及其邊沿位置設置有多個第四縱向滑塊;所述定模連接板固定在所述定模座的上端;兩個所述定模驅動件間隔安裝在所述定模連接板上、并伸入所述定模座內,兩個所述定模驅動件的輸出端貫穿所述定模座后與所述定??v向滑動件的上端連接;所述定模型芯設置于所述定模容置槽內,所述定模型芯對應每個所述第三縱向滑塊以及每個所述第四滑塊分別開設有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縱向滑塊對應插入第三穿孔內,所述第四縱向滑塊對應插入第四穿孔內,所述定模型芯還對應每個所述第四滑塊分別滑動嵌設有定模橫向滑動件,所述定模橫向滑動件與第四縱向滑塊活動連接;所述定模型芯與所述動模型芯合模形成有用于產品注塑成型的模具型腔;所述進料嘴固定在定模連接板上,并用于向模具型腔內注入塑料。
其中,多個所述第一縱向滑塊呈圓周陣列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安達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安達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50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