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路基夯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4604.4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53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會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會彬 |
| 主分類號: | E01C3/04 | 分類號: | E01C3/04;E02D3/068;E01C19/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路基 夯實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路基夯實裝置,有效的解決了重錘夯擊效率低、無法自動糾正地面偏斜的問題;解決的技術方案包括組合錘頭,組合錘頭包括一個底塊、一個頂塊以及多個中間塊,底塊和每個中間塊的均開有階梯狀通孔,每個通孔內均安裝有一個球體,球體固定在其上方的中間塊或頂塊的下端,組合錘頭的底部設有第一凸沿,第一凸沿的外側壁錐面,內側壁為豎直的圓柱面,底塊的上端以及每個中間塊的上端均設有倒角,頂塊的下端以及每個中間塊的下端均設有一圈第二凸沿,頂塊或中間塊下滑時第二凸沿壓在下方的倒角上;本發明一次起吊可實現多次錘擊,有效提高夯實效率,且能自動實現偏斜地面的平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路基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路基夯實裝置。
背景技術
重錘夯實法是指利用重錘從高空自由下落時產生的沖擊能,使地面下一定深度內土層達到密實狀態的地基處理方法;目前的夯錘為單個錘頭,一次起吊對地面夯擊一次,而夯實作業時主要耗時在于錘頭提升過程,因此夯實作業效率低,工期長;而且,夯擊時地面時常出現一側高一側低的偏斜,目前的錘頭無法自動糾正偏斜,偏斜較大時需要工人平整后再進行夯擊;另外,為避免錘頭下方的空氣層減小錘頭沖擊能,錘頭上均開設有排氣孔,由于點夯時對地面一點進行重合式多次夯擊,錘頭起吊時又不會有大角度偏轉,因此多次夯擊時排氣孔落點位置高度重合,若排氣孔直徑較大,排氣孔對應的地面處會形成夯實薄弱點形成鼓包,若排氣孔直徑較小,則排氣孔容易被堵塞。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路基夯實裝置,有效的解決了重錘夯擊效率低、無法自動糾正地面偏斜,排氣孔處容易形成鼓包,排氣孔易堵塞的問題。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路基夯實裝置,包括組合錘頭,組合錘頭包括一個底塊、一個頂塊以及多個中間塊,頂塊、中間塊和底塊從上到下依次布置;頂塊、底塊和中間塊均為柱狀結構,底塊和每個中間塊的軸線處均開有一個兩段階梯狀且小端朝上的通孔,每個通孔的大直徑段內均安裝有一個球體,球體直徑大于通孔的小直徑段的直徑,球體可在通孔內滑動和轉動,球體上固定有一個豎向的連接桿,連接桿從通孔的上端伸出且固定在其上方的中間塊或頂塊的下端,球體和通孔配合將頂塊、中間塊和底塊串聯起來且各塊之間可相對滑動和偏轉;組合錘頭的底部設有多圈同心的環形的第一凸沿,第一凸沿的外側壁為小端朝下的錐面,第一凸沿的內側壁為豎直的圓柱面,底塊的上端以及每個中間塊的上端均設有倒角,頂塊的下端以及每個中間塊的下端均同心設有一圈環形的第二凸沿,頂塊或中間塊下滑時第二凸沿壓在下方的倒角上。
本發明一次起吊可實現多次錘擊,有效提高夯實效率,且能自動實現偏斜地面的平整;另外,能夠避免排氣孔堵塞,也能避免排氣孔處形成突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起吊時的主視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夯擊時的主視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對偏斜地面進行夯擊時的主視剖視圖。
圖4為圖1中A位置的放大圖。
圖5為壓板壓板的仰視圖。
圖6為壓板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出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會彬,未經張會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46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長護筒下沉作業排障錘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球面打磨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