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輕質樓承板、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4487.1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67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澤蘭;尹海松;王舟;王子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5/10 | 分類號: | E04B5/10;E04B5/02;E04B1/68;E04B1/6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蔣常雪 |
| 地址: | 100068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輕質樓承板 安裝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質樓承板、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屬于安裝結構技術領域,該輕質樓承板包括輕型鋼骨架、冷拔鋼絲網、水泥珍珠巖芯材填料、主肋和抗滲耐磨涂層,所述冷拔鋼絲網固定在所述輕型鋼骨架上,所述水泥珍珠巖芯材填料填充在所述輕型鋼骨架和所述冷拔鋼絲網之間,所述主肋固定在所述輕型鋼骨架的四周,所述抗滲耐磨涂層設在所述輕型鋼骨架的外表面,該方案建立了完善的質量責任制,按具體質量要求對施工工序進行層層分解,把質量責任落實到了最基層,根據項目質量計劃和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起完善的質量計劃和質量保證體系,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并定期檢查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情況,大大的提高了工程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結構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輕質樓承板、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輕質樓承板適用于輸煤棧橋、公共民用等建筑圍護屋面、樓面、墻面。輕質樓承板由輕型鋼骨架、冷拔鋼絲網、BAS改性水泥珍珠巖復合芯材、BAS復合抗滲耐磨涂層組成。輕質樓承板集輕質、承重、節能、防火、隔聲、泄爆、抗震等功能于一體,既保持了傳統鋼筋混凝土構件安全度高、使用壽命長的優點,又滿足了現代建筑對輕質、節能、環保的要求。
目前,現有的輕質樓承板的安裝裝置,施工人員常常根據自身的經驗對輕質樓承板進行安裝操作,如此不能保證輕質樓承板的安裝質量,大大的降低了工程質量。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輕質樓承板、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旨在改善現有的邊坡防護結構對邊坡表層發生的小面積滑坡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對邊坡表層起不到很好的加固效果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輕質樓承板,包括輕質樓承板本體。
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包括輕型鋼骨架、冷拔鋼絲網、水泥珍珠巖芯材填料、主肋和抗滲耐磨涂層,所述冷拔鋼絲網固定在所述輕型鋼骨架上,所述水泥珍珠巖芯材填料填充在所述輕型鋼骨架和所述冷拔鋼絲網之間,所述主肋固定在所述輕型鋼骨架的四周,所述抗滲耐磨涂層設在所述輕型鋼骨架的外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的厚度為100-120mm,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寬度按1200mm-1250mm。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所述主肋寬度為120-140mm,所述主肋的長度為2400-1800mm。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及安裝裝置,包括上述的輕質樓承板以及安裝裝置。
所述安裝組件包括鋼筋混凝土梁、化學錨栓、發泡聚乙烯棒、水凝珍珠巖保溫砂漿填料、端肋、鋼梁、角鋼和焊縫,所述角鋼通過所述化學錨栓固定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上,所述鋼梁固定在所述角鋼上,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固定在所述鋼梁的上表面,所述焊縫設在所述鋼梁和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所述發泡聚乙烯棒設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和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所述發泡聚乙烯棒同樣設在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所述端肋套設在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上,所述水凝珍珠巖保溫砂漿填料填充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和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所述水凝珍珠巖保溫砂漿填料同樣填充在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化學錨栓包括化學錨栓本體和螺母,所述化學錨栓本體固定在所述鋼筋混凝土梁內,所述角鋼套設在所述化學錨栓本體上,所述螺母螺紋套設在所述化學錨栓本體上。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安裝組件還包括樓面裝修層,所述樓面裝修層設在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的上表面。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擱置在所述鋼梁的長度大于等于60m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輕質樓承板本體之間板縫的寬度應小于10mm。
在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焊縫大于等于20mm,所述焊縫的厚度大于等于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44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酶堿結合生產小分子果膠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混合電斷層成像技術的手勢識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