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熱化激光發射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4245.2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0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凱;姜凱;閆佩佩;單秋莎;李哲;周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15/14 | 分類號: | G02B15/14;G02B1/00;G02B15/15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董娜 |
| 地址: | 710119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化 激光 發射 鏡頭 | ||
本發明屬于激光測距領域,提供了一種無熱化激光發射光學鏡頭,解決現有激光發射系統對環境溫度的敏感導致測距能力或毀傷能力下降;距離調焦時,增加調焦結構控制精度的問題。該鏡頭包括依次同軸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透鏡分別為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正光焦度彎向激光器側的彎月透鏡、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第一、第四透鏡采用石英silica玻璃,第二、第三透鏡均采用冕火石H?FK61玻璃;第三透鏡可沿光軸方向前后移動,實現不同作用距離下激光發射鏡頭焦面偏移補償。該鏡頭僅4片透鏡,采用石英silica玻璃和冕火石H?FK61玻璃兩種材料配對使用,在整個距離調焦范圍實現了系統的無熱化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激光測距領域,涉及一種激光發射鏡頭,具體涉及一種無熱化激光發射鏡頭。
背景技術
隨著低空防衛領域光電設備的不斷發展,要求實時進行激光測距或激光毀傷,需要將激光發射系統集成在機載或車載上,因此,激光發射系統也需要適應機載或車載的使用環境,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溫度適應性。
現有激光發射系統,一般波段范圍較窄,在設計時通常采用單一玻璃材料或兩種玻璃材料,系統的消熱差能力較差,導致系統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為了適應溫度變化,需要實時進行調焦,大大降低了系統的測距能力或毀傷效果。以及當作用距離變化時,系統需要進行距離調焦,由于調焦范圍過小,使得調焦精度要求較高,增加了調焦結構的控制精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激光發射系統對環境溫度較為敏感,導致測距能力或毀傷能力下降,以及距離調焦時,增加調焦結構控制精度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熱化激光發射鏡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熱化激光發射鏡頭,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沿激光器出射光束方向依次同軸設置的固定鏡組、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
所述固定鏡組具有負光焦度,包括沿光路依次同軸設置的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第一透鏡為負光焦度的雙凹透鏡,第二透鏡為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
所述第三透鏡為正光焦度彎向激光器側的彎月透鏡;
所述第四透鏡為正光焦度的雙凸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和第四透鏡均采用石英silica玻璃材料,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均采用冕火石H-FK61玻璃材料;
所述第三透鏡可沿光軸方向前后移動,用于實現不同作用距離下激光發射鏡頭焦面偏移補償。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隔為41.95mm;
所述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之間的間隔范圍為50mm~50.44mm;
所述第三透鏡和第四透鏡之間的間隔范圍為174.5mm~176.94mm。
進一步地,定義靠近激光器側的表面為前表面,遠離激光器側的表面為后表面;
所述第一透鏡的厚度為9.00mm,其前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679.105,后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122.23。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鏡的厚度為12.00mm,其前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234.12,后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1279.239。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鏡的厚度為14.00mm,其前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174.6087,后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160.69。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鏡的厚度為17.00mm,其前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4232,后表面為球面,曲率半徑為327.6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42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