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電石法制氯乙烯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64199.6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18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新龍藍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3/843 | 分類號: | B01J23/843;B01J23/745;B01J23/72;B01J23/18;B01J23/14;B01J23/06;B01J23/02;B01J27/24;C07C17/08;C07C21/06 |
| 代理公司: | 山東華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艷;楊帆 |
| 地址: | 753001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電石 法制 氯乙烯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電石法制氯乙烯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包括:制備含氮活性炭、配置吸附液、制備催化劑;所述制備含氮活性炭,包括:活性炭的選取、酸洗、浸漬。本發明的催化劑,具有好的低溫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在反應溫度僅為100℃時,乙炔空速為30?40h?1條件下,其乙炔初始轉化率大于99.0%,氯乙烯選擇性大于99.5%;所述催化劑在使用1600小時后,其催化性能與新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無明顯區別;所述催化劑成分配比簡潔,成本低廉,對環境危害小;能夠適用于大規模工業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電石法制氯乙烯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氯乙烯是世界上主要通用塑料之一,廣泛應用于工業制品、建材、管材、裝飾材料、電線電纜,在包裝材料、密封材料、纖維等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
中國聚氯乙烯行業主要以電石法和乙烯法兩種工藝并存。受國內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現狀限制,我國西部地區聚氯乙烯行業以電石法為主。隨著全球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要求,電石法聚氯乙烯所用的催化劑已成為本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其催化劑亟待開發及應用。
目前關于電石法聚氯乙烯催化劑的研究主要包括貴金屬催化劑、非貴金屬催化劑以及非金屬催化劑。其中,貴金屬催化劑有較高的催化活性及穩定系,英國卡迪夫大學Graham.J.Hutchings教授在Au(金)催化乙炔氯化氫氣固相反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Au催化劑的催化機理及失活機理,并進行了工業化測試,測試結果效果優于有害重金屬催化劑,但催化劑價格昂貴,大幅增加聚氯乙烯的生產成本,不具有經濟可行性。
非金屬催化劑催化活性較金屬催化劑低,制備所需能耗較高,且步驟繁瑣,無法達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要求。
非貴金屬催化劑主要研究方向為錫、銅、鋇、鋅、鉬、鉍等,相較于貴金屬催化劑,成本低,對環境危害小,且催化活性較高,能夠達到工業化應用的條件。
申請人發現,現有的非貴金屬催化劑在應用過程中,穩定性存在缺陷,對溫度、毒物、機械力、化學侵蝕、結焦積污等的抵抗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的,申請人還發現,現有的非貴金屬催化劑,對非極性分子的吸附能力不佳,催化反應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同時,目前的制備電石法氯乙烯用催化劑,在低溫(100℃左右)反應條件下,催化劑活性不佳,反應速率不理想,乙炔轉化率和氯乙烯選擇性也難以提升至理想水平。為追求較好的催化劑活性、較高的反應速率、較理想的乙炔轉化率和氯乙烯選擇性,現有技術往往是通過提高反應溫度來實現。申請人發現,提高反應溫度后,副反應增多、催化劑活性炭孔道堵塞的現象頻發;并且較高的反應溫度條件下,催化劑有效成分的流失嚴重。本領域技術人員一直無法平衡反應溫度與催化效能之間的矛盾關系,只能以犧牲催化劑的方式,保證反應順利進行。由此,研發一種在低反應溫度下,仍能夠保持優秀催化活性、反應效果以及穩定性的催化劑就尤為重要。
申請號為201610882150.9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以銅鹽、銨鹽和磷酸或銅鹽、銨鹽和磷酸鹽為活性組分,通過浸漬到活性炭載體后,烘干制得催化劑。采用該專利的催化劑對乙炔氯氫化反應進行催化,在反應溫度130℃,乙炔空速60h-1條件下,所述氯氫化反應的初始轉化率為93.25-96.70%,氯乙烯選擇性為99.0-99.2%;并且催化劑1000h后乙炔轉化率為85.20-89.32%,均小于90%。申請人試驗發現,采用該催化劑進行催化時,反應初期,其乙炔轉化率和氯乙烯選擇性與其所述的技術效果參數一致;但是反應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出現反應副產物增加、催化劑活性降低、反應轉化率降低,以及催化劑活性炭孔道堵塞的現象,無法始終保持理想且穩定的反應效果。進一步的,該催化劑采用的混合溶液浸泡活性炭載體制備催化劑的方法,其催化活性成分負載率不高,催化活性成分與活性炭結合不夠緊密,存在有流失、失效現象;該催化劑1000h后乙炔轉化率下降約7.1-11.9%,其長期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進一步的,申請人經試驗發現,該催化劑對非極性分子的吸附能力偏弱,成為催化劑反應活性提高的短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新龍藍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夏新龍藍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419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