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炒菜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62854.4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9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傅峰峰;江志強;蘇志智;余國滿;蔡順發;陳鑫武;鄭莉菲;譚家寧;陳日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富港萬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06;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永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78 | 代理人: | 唐立輝 |
| 地址: | 510700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炒菜 | ||
本發明涉及炒菜機,具體涉及能輔助下料的智能炒菜機。炒菜機包括開有鍋口的炒鍋、用于蓋住鍋口的鍋蓋,還包括下料機構,下料機構的下料口位于炒鍋上方。炒鍋鍋口朝上,鍋蓋設在炒鍋和下料機構的下料口之間,鍋蓋朝鍋口外側上方旋轉打開的狀態下,鍋蓋下蓋面朝上且下蓋面外側邊高于內側邊,使得:下蓋面外側邊位于下料機構的下料口外,下蓋面內側邊位于炒鍋的鍋口處;食材從下料機構的下料口處落下后往炒鍋外飄,飄落到下蓋面的食材被下蓋面接住,并順著鍋蓋下蓋面向下滑落到鍋口處從而進入炒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炒菜機,具體涉及能輔助下料的智能炒菜機。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廚房自動化設備的技術也受到關注。專利文獻CN109691871A公開的自動炒菜機如圖1所示,包括鍋體22以及鍋蓋21,鍋體22與鍋蓋21之間圍合形成攪拌腔,攪拌腔中轉動安裝有攪拌機構28,升降裝置23驅動鍋蓋21與鍋體22蓋合或者驅動鍋蓋21與鍋體22分離,行走裝置24驅動鍋體22移動于食材投料口261與烹飪區(圖1中鍋體22所在位置)之間。該自動炒菜機能夠自動完成進料、炒菜和出料步驟,無需人工介入。但是,上述的專利文獻所提出的炒菜機需要設置橫向的行走裝置24,占用空間較大。并且炒菜機進料的過程為:把開口朝上的鍋體22移動到食材投料口261下方后打開食材投料口261,存儲在食材投料口261內的待烹飪食材自動下落進入鍋體22的內腔,由于食材經過預先處理后一般體積較小,且部分食材如菜葉本身重量較輕,食材可能在下落的過程中飄落到鍋體22外,需要人工手動清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智能炒菜機下料過程中食材飄到炒鍋外的問題。
為此給出智能炒菜機,包括開有鍋口的炒鍋、用于蓋住鍋口的鍋蓋,還包括下料機構,下料機構的下料口位于炒鍋上方,炒鍋鍋口朝上,鍋蓋朝鍋口外側上方旋轉打開直至其下蓋面朝上且下蓋面的兩個側邊外高內低,從而使飄落到鍋口外側的物料掉落到所述下蓋面進而經下蓋面此狀態下內側的側邊滑落到鍋口處。
本發明給出的智能炒菜機,鍋蓋設在炒鍋和下料機構的下料口之間,鍋蓋朝鍋口外側上方旋轉打開的狀態下,鍋蓋下蓋面朝上且下蓋面外側邊高于內側邊,使得:下蓋面外側邊位于下料機構的下料口外,下蓋面內側邊位于炒鍋的鍋口處;食材從下料機構的下料口處落下后往炒鍋外飄,飄落到下蓋面的食材被下蓋面接住,并順著鍋蓋下蓋面向下滑落到鍋口處從而進入炒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烹飪器具結構示意圖。
圖2是智能炒菜機的炒鍋鍋蓋蓋上且下料機構未下料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智能炒菜機的炒鍋鍋蓋打開狀態下,炒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智能炒菜機的炒鍋鍋蓋打開且下料機構下料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6是圖5中的鍋蓋蓋上后,炒鍋的結構示意圖。
圖2-6中包括:1——下料機構、11——下料口、2——炒鍋、21——鍋口、3——鍋蓋(3A、3B)、3A1——凸檐、31——外側邊、32——內側邊、4——轉軸座、5——加熱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智能炒菜機下料機構1設在炒鍋2上方,炒鍋2為橫置的圓筒狀,圓筒的中心軸為炒鍋2的橫軸線M,鍋口21開在圓筒上側壁,兩個鍋蓋3A、3B合攏蓋住朝上的鍋口21。炒鍋2底部設有加熱部5對炒鍋2進行加熱,進而加熱炒鍋內的食材。加熱完成后,炒鍋2繞橫軸線M旋轉以使鍋口21從朝上的狀態轉到朝下從而倒出炒鍋2內的食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富港萬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富港萬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6285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