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8952.0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76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0 | 
| 發明(設計)人: | 晏存;安磊;申笑情;陳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08 | 分類號: | H04L9/08;H04L9/14;H04L9/40;H04L67/1095;G06F21/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沃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47 | 代理人: | 高杰;于志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華富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加密 共享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計算機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揭露了一種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包括:將第一數據集與本地數據集進行交互運算,得到第一運算交集,并利用獲取的隨機數,按照約束條件生成隨機密鑰,利用隨機密鑰中的每一個密鑰分別對第一運算交集進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數據集,并將第一加密數據集服務端分別發送至其余客戶端以及服務端中,將第二數據集與本地數據集進行交互運算,得到第二運算交集,并利用從服務端獲取的隨機數對第二運算交集進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數據集,并將第二加密數據集發送給服務端中;接收服務端根據第一加密數據集以及第二加密數據集得到的共同數據信息集,本發明實施例可解決在共享銀行數據的前提下,保護銀行自身數據隱私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客戶授信限額是指商業銀行在客戶的債務承受能力和銀行自身的損失承受能力范圍以內,所愿意并允許向客戶提供的最大的授信額,授信額度的統計對于銀行等企業至關重要,數據越多,授信額度的估計就越準確,所以銀行之間會進行信息合作。
銀行間的合作通常通過第三方來實現數據的共享,然這對第三方信用級要求極高。在沒有可靠第三方作為中介的情況下,如何既要共享銀行數據又要保護銀行自身數據的隱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主要目的在于以共享銀行數據為前提下,保護銀行自身數據隱私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客戶端的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包括:
當接收到服務端發送的第一數據集時,將所述第一數據集與本地數據集進行交互運算,得到第一運算交集,并利用從所述服務端獲取的隨機數,按照第一約束條件生成n個隨機密鑰,利用所述n個隨機密鑰中的每一個密鑰分別對所述第一運算交集進行加密,得到n個第一加密數據集,并將所述n個第一加密數據集服務端分別發送至其余的(n-1)個客戶端以及所述服務端中,其中,所述n為大于1的自然數;
當接收到其他客戶端發送的第二數據集時,將所述第二數據集與本地數據集進行交互運算,得到第二運算交集,并利用從所述服務端獲取的隨機數對所述第二運算交集進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數據集,并將所述第二加密數據集發送給所述服務端中;
接收所述服務端根據所述第一加密數據集以及所述第二加密數據集得到的共同數據信息集。
可選的,所述本地數據集包括客戶標識以及客戶屬性信息。
可選的,所述第一約束條件為:所述n個隨機密鑰之和等于從所述服務端獲取的隨機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作用于服務端的數據的加密共享方法,包括:
將第一數據集發送至數據共享的n個客戶端的其中一個客戶端中,并按照第二約束條件隨機生成n個隨機數,將所述n個隨機數隨機分配給所述n個客戶端,其中,所述n為大于1的自然數;
接收所述n個客戶端返回的加密數據集,根據所述加密數據集中的數據相加運算得到共同數據信息集,并將所述共同數據信息集發送給每個客戶端。
可選的,所述第二約束條件為所述n個隨機數之和為零。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加密數據集中的數據分析得到共同數據信息集,包括:
將所述n個客戶端返回的加密數據集中的數據按照順序對應相加,得到所述共同數據信息集。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安裝于客戶端的數據的加密共享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招商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9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