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懸挑梁固定結構、懸挑體系以及懸挑梁的安裝方法在審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58839.2 | 申請日: | 2020-09-30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1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發(fā)明(設計)人: | 田澤輝;劉剛;石偉;林裕;吳思杉;趙小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04G3/18 | 分類號: | E04G3/18;E04G3/20;E04G5/04;E04G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辜桂芳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懸挑梁 固定 結構 體系 以及 安裝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懸挑梁固定結構、懸挑體系以及懸挑梁的安裝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懸挑體系中位于墻面轉角處的懸挑梁因安裝角度不能隨意調節(jié)從而使用受到限制以及安裝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可調節(jié)角度的懸挑梁固定結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緊固于墻面;支撐體,所述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上;鉸接組件,所述鉸接組件連接所述支撐體和懸挑梁端部從而使懸挑梁可在水平方向轉動。用于支撐腳手架的懸挑體系具有由上述的懸挑梁固定結構所固定的懸挑梁。首先,懸挑梁與墻面的夾角可以根據各類工程實際情況任意調節(jié)。其次,可以在底座安裝于墻面后再進一步安裝懸挑梁,安裝更加方面。可見,本發(fā)明的可調節(jié)角度的懸挑梁固定結構的結構簡單,實用性非常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支撐腳手架的懸挑體系以及懸挑梁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懸挑梁固定結構、懸挑梁的安裝方法以及懸挑體系。
背景技術
腳手架底部的支撐一種在地面上,另一種在半空中。當在半空中時,需要在腳手架底部設置懸挑體系對腳手架進行支撐。懸挑體系一般是由多個間隔排列且與墻面緊固連接的懸挑梁構成。
一般來說,懸挑梁通常垂直于墻面使用。然而,在墻面轉角處,為了起到更好地支撐作用,懸挑梁需要朝向轉角處延伸,由此會導致懸挑梁不再垂直于墻面,而是與墻面呈一定的夾角。
對于這種墻面轉角處的懸挑梁,現(xiàn)有的安裝方式如圖1所示,即在其端部焊接與之呈一定角度的底座,底座上具有條形孔,然后再采用穿墻螺栓穿過該條形孔實現(xiàn)與墻面的緊固連接。本申請的申請人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懸挑梁與底座焊接為一體,因此不能根據各類工程實際情況調整懸挑梁與墻面之間的角度,局限性較大。同時,由于懸挑梁通常較重,且通常在安裝前懸挑梁已與底座焊接為一體,尤其是轉角處的懸挑梁長度更長,因此此處的懸挑梁更加地重,安裝時更加費時費力。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懸挑梁固定結構、懸挑體系以及懸挑梁的安裝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懸挑體系中位于墻面轉角處的懸挑梁因安裝角度不能隨意調節(jié)從而使用受到限制以及安裝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可調節(jié)角度的懸挑梁固定結構。該可調節(jié)角度的懸挑梁固定結構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緊固于墻面;
支撐體,所述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上;
鉸接組件,所述鉸接組件連接所述支撐體和懸挑梁端部從而使懸挑梁可在水平方向轉動。
首先,懸挑梁與墻面的夾角可以根據各類工程實際情況任意調節(jié)。其次,可以在底座安裝于墻面后再進一步安裝懸挑梁,安裝更加方面。由此可見,本發(fā)明的可調節(jié)角度的懸挑梁固定結構的結構簡單,實用性非常高。
進一步地是,所述懸挑梁包括本體和位于本體端部的固定部。
進一步地是,所述支撐體包括水平安裝的第一支撐板,所述固定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所述鉸接組件包括設于固定部與第一支撐板的配合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
進一步地是,所述支撐體包括水平安裝的第一支撐板,所述固定部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所述固定部與第一支撐板的配合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鉸接組件包括穿過通孔的螺栓組件。
進一步地是,所述支撐體包括水平且間隔放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固定部具有水平且間隔放置的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所述第一配合板和第二配合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第一支撐板與第一配合板的配合面上以及第二支撐板與第二配合板的配合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鉸接組件包括穿過所述通孔的螺栓組件。
進一步地是,所述支撐體包括水平且間隔放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固定部具有豎向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的鋼管,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配合面上設有與鋼管內徑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鉸接組件包括穿過所述鋼管和通孔的螺栓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83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污水箱結構及吸塵器
- 下一篇:腔室開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