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C5orf56應用于活動性結核病的鑒別與診斷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8785.X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379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金奇;張笑冰;劉立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3 | 分類號: | C12Q1/6883;C12Q1/68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科聯合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130 | 代理人: | 王為 | 
| 地址: | 10073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5orf56 應用于 活動性 結核病 鑒別 診斷 | ||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涉及一種分子標記物C5orf56在診斷結核病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檢測分子標記物C5orf56表達水平的試劑在制備診斷結核病的試劑盒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涉及一種分子標記物C5orf56在診斷結核病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發的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全球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并長期處于潛伏感染狀態,其中5%~10%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活動性結核病。活動性結核患者只是結核感染者的冰山一角,從結核分枝桿菌潛伏感染發展到活動性疾病對結核病的傳播構成了持久的威脅,因此對結核感染狀態的快速準確診斷是結核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于結核分枝桿菌的自身的細胞壁較厚、脂肪酸含量較高、細胞內寄生等生物學特點,結核病早期以及快速診斷的靈敏度和檢出率均較低,一直未有突破進展。尤其是在那些衛生管理不善和醫療水平薄弱的國家,仍然有將近一半的病原學陰性的結核病人無法得到科學、合理和快速有效的診斷,甚至貽誤病情、導致耐藥和傳播。因此,如何實現結核病患者的早期和快速診斷、研發可用于結核病早期診斷的、新的特異性生物標識物成為我國和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衛生領域亟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目前結核病毒診斷方法有:(一)病原學檢查:痰涂菌檢查和痰結核菌檢查簡便易行,準確性較高,痰中查出結核菌,就能確診患了結核病。一般初次就診要查三個痰標本,即夜間痰、清晨痰和即時痰。它雖然是診斷肺結核“金指標”但診斷率低,培養周期長。痰結核菌培養,結果可信度高,并能做結核菌藥敏試驗,但需時6-8周,應用受到限制。(二)X射線檢查:胸部X線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結核病,而且可以確定病灶的部位、性質、范圍,了解發病情況及用于治療效果的判斷,并且開展方便,病人樂于接受。胸部CT可以發現較小的或隱蔽部位的病變,可以彌補一般X線檢查的不足。但容易與其他肺部疾病混淆,需要專業醫生確證。(三)肺結核病免疫學診斷:1.常用的有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PPD) 試驗,該試驗陽性是感染過結核菌的證據之一,但是假陽性率高,容易誤診。2. 血中、痰中結核抗體檢測陽性也有助于診斷,也容易出現假陽率。3.BACTEC法測結核分枝桿菌的代謝物,一般兩周可分離出分枝桿菌,但菌量多少能影響陽性結果出現的天數。5.聚合酶鏈反應(PCR),優點是敏感性可達98%-100%,缺點是特異性較差。(四)其他檢查: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不能作為診斷依據。1.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或間接判斷支氣管、肺內病變,并且有活組織檢查、灌洗、錄像、拍攝氣管內照片等功能,對于診斷和鑒別診斷特別有用。2. 胸腔鏡和縱隔鏡檢查,均可用于觀察胸腔、縱隔內腫大淋巴結,并可取出活組織檢查以利診斷和鑒別診斷。3.超聲波檢查,主要用于胸腔積液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以上檢測方法都不能早期、快速、準確的發現結核病患者,本實驗從宿主方面入手,通過分析結核病患者的血細胞表達譜,發現差異表達基因,進而確診發現結核病患者。
C5orf56(chromosome 5open reading frame 56(C5orf56)/IRF1 antisenseRNA1-IRF1)就是其中一個差異表達基因,基因名為干擾素調節因子反義RNA 1, 5號染色體開放閱讀框56,編碼完整的蛋白。目前,關于該基因功能報道,主要與青少年先天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以及危重哮喘相關,在結核病診斷方面尚未有相關文章發表或專利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子標記物C5orf56在診斷結核病中的應用。本發明所述的標記物能夠作為診斷結核病或者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標識,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本發明所述的分子標記物C5orf56,為已知基因,編碼完整的蛋白。基因序列能夠根據現有方法提取得到,見參考文獻(Philippe Lamesch,et al.,2007)。
本發明更加詳細的描述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未經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78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