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及評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8679.1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3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肖華;石磊;張驥超;徐棟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36 | 分類號: | G01N1/36;G01N3/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劉立平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成形 寬度 特征 極限 模具 評估 方法 | ||
1.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包括下模(1)和與下模(1)匹配的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形成有梁型凹槽(3),所述梁型凹槽一端形成有截面寬度由下模(1)內側向邊側逐漸變寬的下模變寬部(4);所述下模(2)形成有梁型凸筋(5),所述梁型凸筋(5)一端形成有截面寬度由上模(2)內側向邊側逐漸變寬、可與下模變寬部(3)配合的上模變寬部(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變寬部(4)的內側壁曲線為圓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變寬部(6)的外側壁曲線為圓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包括二個下模塊(1-1)和一個形成有下模變寬部(3)的變寬下模塊(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包括二個上模塊(2-1)和一個形成有上模變寬部(5)的變寬上模塊(2-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側壁和水平面的轉折處形成有過渡斜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側壁和水平面的轉折處形成有過渡斜面。
8.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適用于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設下模變寬部(5)的寬度為h,側壁圓弧半徑為R,下模變寬部5最窄寬度為B1,下模變寬部(6)最寬處為B0,固定h值,選用3~5個具有固定間隔的R值進行測試;
步驟二:將待測材料置于下模(1)上,壓入上模(2)進行測試,通過更換不同R值的變寬下模塊(1-2)和變寬上模塊(2-2)獲得不同程度變形的材料;
步驟三:選用步驟二中沒有缺陷的且R值最大的材料作為成形極限材料,此時
該材料可輥沖成形的變寬度特征極限系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包括板材起皺、頸縮、過薄。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0=50~80mm。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30~40mm。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50~150mm。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評估輥沖成形變寬度特征成形極限的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用的R值間隔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67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