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8614.7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41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芝秀;張克磊;謝昕;鄧利強;舒新亞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百島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21/00 | 分類號: | A01C21/00;A01B79/02;A01G22/00;A01G22/22;A01K61/59;A01D91/04;C05F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為知盾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李漢強 |
| 地址: | 635000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蝦稻共作中 稻草 公害 處理 利用 方法 | ||
1.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只割掉稻穗,將剩余的稻樁留在田塊里;
(2)將殘余在稻穗上的秸稈割掉,并分堆堆積在田塊上,秸稈每堆堆成直徑為50-70cm的草堆;
(3)將田面水位上升至3-5CM高,在堆積有秸稈的田塊上,每隔6-8米旋耕出5-6米寬的翻土區,然后將田面水位上升至10-20厘米高,并在翻土區栽種水草;
(4)給池塘分級上水,使稻樁不同部位隨水位升高而分時間隔逐步分解;
(5)把稻樁的頂部留在水面上,使得水面上方的稻樁自然枯萎并落入水面下,為水體提供營養,提高水體肥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翻土區為長條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草包括伊樂藻、水花生和輪葉黑藻。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分級上水為每間隔9-11天,將池塘水位上升8-12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栽種水草之后,在田面濕潤狀態下全田面范圍內灑生石灰,每畝灑60-75千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田面上水后,在氣溫為14-17攝氏度,水溫為11-13攝氏度時,全池潑灑有機酸解毒、補充EM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稻共作中稻草的無公害化處理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給田面上水后,等待連續3-5天氣溫為14-17攝氏度,水溫為11-13攝氏度時,在晚上給池塘進水5-10CM,早上排水5-10CM,促進水體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百島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百島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61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