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堤壩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8455.0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19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麗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麗娟 |
| 主分類號: | E02B3/10 | 分類號: | E02B3/10;E02B7/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51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 堤壩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利堤壩結構,包括主壩體,所述主壩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內部設有第二升降槽,所述支撐柱背離主壩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升降室,所述第一升降室的內部設有蓄水外殼,所述蓄水外殼的側端開設有第三升降槽,所述蓄水外殼的前端面開設有出水閥,所述第一升降室背離出水閥的一側開設有入水閥,所述主壩體的內部中心位置滑動連接有閘門,所述閘門的內部設有鋼板,所述鋼板的兩端對稱固定有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所述主壩體背離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升降室。本發明通過設置第一升降室,實現排水出水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利堤壩結構。
背景技術
水利堤壩用來實現控制水流的大小流向,來實現合理的運用水資源來促進農業發展,漁業發展,可以實現河流交通的便利性,還可以用來進行水利發電,但目前的水利堤壩的控制多用電力以及火力作為能源,來實現閥門的控制,資源浪費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堤壩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堤壩結構,包括主壩體,所述主壩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內部設有第二升降槽,所述支撐柱背離主壩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升降室,所述第一升降室的內部設有蓄水外殼,所述蓄水外殼的側端開設有第三升降槽,所述蓄水外殼的前端面開設有出水閥,所述第一升降室背離出水閥的一側開設有入水閥,所述主壩體的內部中心位置滑動連接有閘門,所述閘門的內部設有鋼板,所述鋼板的兩端對稱固定有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所述主壩體背離支撐柱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升降室,所述主壩體的內腔固定連接有副壩體,所述副壩體的外端面開設有第一升降槽,所述副壩體的內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下底面插接有板面,所述板面背離支撐桿的一端插接有加固板。
優選的,所述閘門通過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與第二升降槽相連接,且第二升降槽設有兩組,通過主壩體對稱設置在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上。
優選的,所述第三升降槽開設有兩組,且對稱分布在第一升降室的兩側面,所述第三升降槽的長度與第二升降槽的長度相同。
優選的,所述出水閥開設在第一升降室的上端面,所述入水閥開設在第一升降室對稱下端面,且出水閥的高度高于入水閥。
優選的,所述出水閥設在水流背水端,所述入水閥設在臨水端。
優選的,所述第二浮力室和第一浮力室產生的浮力大于鋼板的自身重力。
優選的,所述主壩體通過閘門與河床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通過從入水閥向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內部注入水流,使得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內部中的第一浮力室和第二浮力室產生的浮力來帶動鋼板的向上工作,實現閘門的升高,通過入水閥將第一升降室和第二升降室中的水流排出,在閘門的自身重力下實現閘門的下調,從而實現僅靠水力實現閘門的上調和下降,通過這樣的設置,可以實現不需要其他能源,僅靠水流的的作用實現水壩的正常工作,省去傳統的火力、電力資源的浪費,實現環保,節約的主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壩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支撐柱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升降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閘門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一升降室后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麗娟,未經胡麗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4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