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數據汽車駕駛區域圖像分析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8184.9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96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汪金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金玲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38;G06T7/136;G06T7/194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務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52 | 代理人: | 鄭雋;吳婷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數據 汽車 駕駛 區域 圖像 分析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大數據汽車駕駛區域圖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汽車駕駛視頻流,并從中截取若干幀汽車駕駛圖像,并將所截取的汽車駕駛圖像轉換為灰度圖;
利用局部最大類間方差法對所述灰度圖進行二值化處理,得到二值化汽車駕駛圖像;
利用動態區域檢測方法,根據上一幀汽車駕駛圖像的車速數據檢測到當前汽車的所處區域;
利用基于動態區域的全局搜索算法對汽車所處區域進行搜索,得到汽車的當前駕駛區域,所述汽車的當前駕駛區域為汽車的駕駛路線;
根據所述汽車駕駛區域,利用所述動態區域檢測法,預測汽車的后續駕駛區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數據汽車駕駛區域圖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截取的汽車駕駛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包括:
利用灰度圖轉換方法將所截取的汽車駕駛圖像轉換為灰度圖,所述灰度圖轉換公式為:
Gray(i,j)=R(i,j)×0.3+G(i,j)×0.59+B(i,j)×0.11
其中:
R(i,j),G(i,j),B(i,j)為像素(i,j)在R,G,B三個顏色分量中的像素值;
Gray(i,j)為像素(i,j)的灰度值。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數據汽車駕駛區域圖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局部最大類間方差法對所述灰度圖進行二值化處理,包括:
1)計算灰度圖的平均灰度:
其中:
M×N像素為灰度圖的大小;
k表示灰度圖的灰度級;
ρ(k)為灰度級為k的像素出現的概率;
n(k)為灰度級為k的像素出現的個數;
2)以灰度級m為分割閾值,小于此閾值為背景,大于等于此閾值為前景,從而將灰度圖分成前景和背景,則背景灰度值為:
背景數比例為:
前景灰度值為:
前景數比例為:
3)計算前景和背景的方差:
σ=wb×(μb-μ)2+wf×(μf-μ)2
通過對分割閾值m進行修改,使得前景和背景的方差達到最大,此時的分割閾值為最佳分割閾值,并以最佳分割閾值進行灰度圖的二值化分割處理,得到二值化汽車駕駛圖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大數據汽車駕駛區域圖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動態區域檢測方法檢測到當前汽車的所處區域,包括:
1)利用仿射變換將汽車駕駛圖像轉換為鳥瞰圖;
2)標定鳥瞰圖中像素坐標系和大地坐標系的位移比例:
其中:
m為鳥瞰圖中像素坐標系下的行坐標;
n為鳥瞰圖中像素坐標系下的列坐標;
h為大地坐標系下的實際橫向距離;
s為大地坐標系下的實際縱向距離;
ax,ay分別是鳥瞰圖坐標系與大地坐標系的橫縱向距離比;
3)對左右車道線點集進行大地坐標系轉化:
xl,yl為左車道線的橫向以及縱向坐標;
xr,yr為右車道線的橫向以及縱向坐標;
并進行極坐標的轉化:
4)計算車道線各點的切線斜率為:
5)對車輛的動態區域進行檢測,所述車輛的動態區域范圍為:
其中:
X為動態區域的橫向距離;
Y為動態區域的縱向距離;
t為第t幀汽車駕駛圖像;
v為汽車的行駛速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金玲,未經汪金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184.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剛線切割機
- 下一篇:一種車載生命檢測的方法和系統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