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7351.8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6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蔡偉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4H1/46 | 分類號: | D04H1/46;D04H1/498;D04H1/485;D04H1/4382;D06C7/02;D06C15/00;G10K11/16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學俊 |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前***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抗靜電 阻燃 聚酯纖維 梯度 結構 吸音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種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包括含有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細旦纖維及阻燃聚酯粗旦纖維和低熔點阻燃聚酯細旦纖維三種組分;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細旦纖維混合低熔點阻燃聚酯細旦纖維及阻燃聚酯粗旦纖維與低熔點細旦纖維混合分別經混料、開松、梳理、成網、鋪網堆疊、預刺得到兩種預刺素氈;再以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細旦纖維混合低熔點阻燃聚酯細旦纖維預刺素氈為上層、阻燃聚酯粗旦纖維與低熔點細旦纖維預刺素氈為下層再次進行針刺復合,形成針刺梯度結構厚氈,針刺厚氈送入熱定型烘箱進行硬化定型,最后經切割設備切割成固定尺寸即可形成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該材料可進一步經各種模具擠壓制得各種吸音體。本發明提供的吸音材料具有抗菌抗靜電阻燃功能,吸音降噪效果優異、裝飾美觀大方上檔次,且生產過程簡單高效無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型建筑裝飾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酯纖維吸音板是一種含聚酯纖維的吸音材料,綠色環保,并且對人們的健康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廣泛使用,多用于會議室、音樂教室、機房、KTV、音樂廳等產生聲音較大的場所,而這些場所所使用的材料都有抗菌、抗靜電、阻燃要求。 然而因聚酯纖維本身化學結構及物理性質導致其阻燃性能差, 同時紡織成紡織品后因其疏松多孔結構易于滋生細菌,且其本身抗靜電能力很弱。授權公開號CN103306049 B公開了一種針刺3D吸引體的制備方法,該專利所述的吸音體除吸音外,并未提及抗菌、抗靜電及阻燃功能;授權公開號CN 106968049 B公開了基于聚酯纖維材料的阻燃吸音板材及其生產工藝,所述的阻燃吸音板采用的是噴淋浸漬阻燃劑的方法實現吸音材料的阻燃性,并未提及抗菌、抗靜電的功能,且噴淋浸漬阻燃劑屬于后整理技術,優點是工藝簡單,缺點是阻燃持久性差。上述兩件專利均為均質結構,吸音效果一般。因此,如果能夠開發一種抗菌、抗靜電及阻燃于一體的吸音材料,且具有永久抗菌、抗靜電及阻燃性,將會大大的擴寬聚酯纖維材料的應用范圍,提高產品安全性和附加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制成的普通吸音材料結構性能單一,低頻吸音效果欠佳,功能化處理工序復雜且持久性差等問題,以及為滿足國內外對高品質多功能吸音材料的需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纖維梯度結構吸音材料,包括以下質量配比的成分,
面層: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細旦纖維 20~40%
低熔點阻燃聚酯纖維 20~25%
背層:阻燃聚酯粗旦纖維 30~20%
低熔點阻燃聚酯纖維 30~15%
所述抗菌抗靜電阻燃聚酯細旦纖維是指抗菌、抗靜電及阻燃多功能一體化的功能型聚酯纖維,極限氧指數大于等于30、 阻燃等級UL94 達到V0級、 電阻率≤109Ω?cm、 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大于95%;熔點為245~260℃,纖度為1.1dtex~6.67detx,長度為38-76mm;低熔點阻燃聚酯纖維是指具有阻燃功能的聚酯纖維,極限氧指數大于等于30、阻燃等級UL94 達到V0級,熔點為110~180℃,纖度為2.2dtex~7.8dtex,長度為38~76mm,阻燃聚酯粗旦纖維是指具有阻燃功能的聚酯纖維,熔點為245~260℃,纖度為7.8dtex~22dtex, 長度為38~76mm。
所述的吸音材料梯度結構為面層到背層呈現纖維由細到粗的梯度漸進結構,可大幅提升吸音性能。特別是低頻區吸音效果顯著提升。如附圖1;克重為1500~3000g/m2,厚度為5~26mm,面層具有持久抗菌、防靜電、阻燃等多功能,背層具有阻燃功能;
所述的吸音材料經定型燙光后可根據需要切割成多種尺寸長方形、正方形板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大學,未經福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73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人臉鎖的防尾隨管理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與TH2抑制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