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模架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6460.8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46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龐有源;孫娜;伍曉波;吳文谷;幸化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H02G9/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樂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付金星 |
| 地址: | 400042***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移動模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模架系統加工制作
根據現場及施工條件,采用框架式模架,長度宜控制在8~12米,模架框架底部安裝行走輪,便于走行;模架墻面板及底模應加工成一體式,即“L型”,以便于安裝、拆卸,并有效提高模板的整體剛度;溝槽墻面板利用模架框架采用懸掛方式;溝槽中隔定位器通過其橫梁上的卡槽將“L型”模板上邊沿定位,其定位器立柱將“L型”模板下邊沿定位,方便易安裝;溝槽外邊模通過模架上的絲桿和定位器橫梁上的卡槽聯合定位,保證其豎直度;
S2:接觸面處理
根據模架長度,一次鑿毛并清洗1~2個循環長度接觸面,確保新鮮混凝土面在75%以上,襯砌與溝槽接觸面也要鑿毛,確保與襯砌面結合良好,避免溝槽滑動和移位;
S3:排水盲管安裝
通過測量定位,將Φ107縱向打孔波紋管和Φ50環向打孔波紋管引出至溝槽內設計位置,端頭采用土工布及扎絲綁緊封閉,并安裝定位鋼筋固定管位;
S4:鋼筋綁扎安裝
按照設計安裝溝槽邊墻鋼筋,注意頂部縱向接地鋼筋的焊接質量,確保接地效果,若溝槽位于接地極段,須預先按照接地要求連接接地鋼筋至設計位置;
S5:模架移動定位
溝槽模架在上一循環脫模后,收起模板系統,采用裝載機或卷揚機牽引,慢行至下一循環設計位置,移動過程,注意調整模架位置,確保模架外側距溝槽外邊墻距離保持在40±10cm處;通過懸吊模板的絲桿將模板橫向移動至設計平面位置,再通過擰動絲桿上的螺帽調節模板標高至設計標高;安裝中隔定位器,擰緊定位螺栓;通過定位器上微調螺栓精確調整和控制模板位置;
S6:預埋管件安裝固定
調整Φ107縱向打孔波紋管和Φ50環向打孔波紋管位置,使其密貼模板面;通過模板上預留的孔洞安裝溝槽身Φ20橫向排水管和邊墻內Φ100PVC橫向排水管;若溝槽位于接地極段,按照設計要求安裝接地端子;
S7:模架整體加固及封堵
為加強模架在澆筑砼過程中的整體穩定性,可在模架外側的找平層混凝土面植入鋼筋和安裝斜撐加固;安裝整體封端鋼模,確保邊墻縱向鋼筋和溝槽端頭止水膠條凹槽的預留;涂刷脫模劑,檢查、報驗,準備灌注混凝土。
S8:一次性整體澆筑混凝土
由于溝槽斷面小,為避免砼污染模架,不能直接用罐車入模,將薄鋼板邊沿結合溝槽位置制成“凸凹型”溜槽,便于引導混凝土入模,使各個溝槽內砼灌注均勻對稱,保證模內混凝土面均勻上升;混凝土分層、對稱澆筑,一次成型,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cm之間;澆筑過程不宜過快,避免模架上浮;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或附著式振動器搗固,不得觸及鋼筋、排水管、接地端子預埋管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模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準備,以便應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且施工準備為:
(1)、人員組織準備
組織人員認真學習規范,熟悉設計圖紙,了解工程的質量要求以及施工中的監控內容;成立項目管理小組及專業施工隊組,并完成各級審核、審批程序;
(2)、技術準備
a.組織工程管理和技術人員對設計圖紙進行會審,并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方案內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質量和工期措施;
b.根據施工圖紙結合單位的設備和技術條件,制定出整體移動式模板加工的具體操作方案,并提出材料計劃;
c.組織技術人員和技工對圖紙、相關規范和圖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掌握各細部做法;
(3)、場地準備
a.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對施工現場進行清潔,清除積垢、灰塵、油污和雜物,拆除障礙物;
b.了解施工現場周邊建筑狀況,施工過程中避免影響臨近建筑安全;
(4)、材料機具準備
a.合理選擇機械,保證使用功能齊全;對施工機械和檢測設備的性能進行檢驗,保證施工過程中各項機具設備工作狀態良好;
b.使用的材料除應有質量證明書外,還應根據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做出的復檢證明,符合標準后方使用;
c.材料進入現場后應對各材料的品種、規格和數量進行核對,并在指定場所堆放保管,以便于后續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646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