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5774.6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47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崔明;鄭少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21/00 | 分類號: | A01C21/00;A01G17/00;C05G3/8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寶錁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枇杷 有機 無機 平衡 施肥 方法 | ||
1.一種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具體方案如下:
步驟一、土壤質量的測定,首先將現有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測定出來,然后測定現有土壤中總氮含量;
步驟二、土壤肥力的平衡,根據碳/氮比例為0.1510-0.224的比例向土壤中施加腐熟有機肥或無機復合化肥;所述的無機復合化肥按照質量份數包括:22.4-28.6份的過磷酸鈣,25.6-32.8份的硝酸銨,18.2-29.4份的磷酸二氫鉀,0.1-0.6份的氯化鎂,0.05-0.1份的硫酸錳;
步驟三、追肥,根據枇杷樹不同的生長期,采用腐熟有機肥和無機復合化肥不同比例平衡施肥;
果樹幼年期,腐熟有機肥和無機復合化肥按照比例1:0.52-0.68的比例施加肥料,每株果樹施加肥料210-260g/株;
開花期,腐熟有機肥和無機復合化肥按照比例1:0.71-0.83的比例施加肥料,每株果樹施加肥料330-380g/株;
結果期,腐熟有機肥和無機復合化肥按照比例1:0.86-0.94的比例施加肥料,每株果樹施加肥料350-420g/株;
一種腐熟有機肥的制備方法為:
按照質量份數,80-120份的牛糞、40-80份的表面改性玉米秸稈纖維和30-80份的草木灰加入到發酵池中,混合均勻后加入20-38份的黃腐酸鉀、10-20份的無機營養鹽,0.8-2.4份的有機肥料腐熟劑和50-80份的水,均勻攪拌20-60min,混合均勻后,得到發酵原料;在30-40℃下通風30-60min,進行發酵,當發酵溫度升高到50-60℃時 進行翻堆處理,當溫度降低到40℃以下時通入空氣10-30min,共發酵5-10天,完成發酵后將發酵料曬干,即可得到一種腐熟有機肥;
所述的表面改性玉米秸稈纖維,其制備方法為:
按質量份,在反應釜中,將50-70份玉米秸稈纖維浸入到300-500份質量百分比含量為5%-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熱到60-80℃,處理30-60min,過濾,將玉米秸稈纖維清洗干凈,再加入200-250份質量百分比濃度20-27%的硝酸水溶液,控溫80-100℃,攪拌反應1-5h,過濾,得到含羧基的玉米秸稈纖維;
然后將上述含羧基的玉米秸稈纖維放入到100-200份水中,加入0.02-0.2份香茅醇,3-8份2-巰基乙醇,0.2-0.8份硫酸,控溫50-60℃,反應5-10h,完成后過濾,濾液循環使用,玉米秸稈纖維在60-90℃下真空干燥,即可得到所述的一種表面改性玉米秸稈纖維;
含羧基的玉米秸稈纖維與香茅醇,2-巰基乙醇發生了縮合反應,生成了含有巰基以及香茅基的改性玉米秸稈纖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營養鹽按照質量份數含有25%-35%的磷酸二氫鉀、20%-30%的硫酸銨、15%-30%的磷酸銨和5%-15%的尿素,余量為硝酸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肥料腐熟劑包括,腐熟劑由5%-12%的枯草芽孢桿菌、15%-28%的臭曲霉、15%-32%膠凍樣芽孢桿菌和10%-25%酵素菌,余量為果膠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風空氣流量為30-60L/mi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追肥在每個時期提前5-10天施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有機-無機質平衡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樹幼年期追肥3-6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577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學習指引和提示方法與系統
- 下一篇:氫氧化鐵-糖絡合物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