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5629.8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43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馬峻;姚震;李俊;陳壽宏;徐翠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13/933 | 分類號: | G01S13/933;G01S13/89;G01S13/04 |
| 代理公司: | 桂林文必達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34 | 代理人: | 張學平 |
| 地址: | 541004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net 目標 無人機 檢測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系統,主要由云臺控制模塊、水平電機驅動單元、垂直電機驅動單元、攝像機固定支架、高清攝像機和計算機設備組成,滿足了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的必要條件。同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方法,無論是在低分辨率圖像還是在高分辨率的圖像上,該檢測方法都能充分提取目標的特征信息,對于小目標無人機而言,當距離較遠時,無人機區域僅有幾個像素,極易與鳥類混淆,利用U?Net網絡分割出無人機,再結合Yolov3?tiny網絡進行檢測,將大大提高小目標無人機的檢測準確率,減小誤檢、漏檢的概率。該方法對于小目標檢測具有參考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目標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各種商用和民用無人機的大量涌現,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安全問題,因此無人機目標檢測技術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目前,檢測無人機的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雷達、射頻和聲光。雷達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探測距離較遠,但是設備復雜,價格昂貴,易受干擾。射頻技術是通過偵聽無人機與其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實現無人機的定位,如果無人機飛行是事先編程的,不需要人工干預,這將會失敗。無人機具有特殊的聲學特征,但是環境噪聲會極大影響準確性。因此,現有的無人機檢測方法對小目標無人機不敏感,容易出現誤檢、漏檢的問題,檢測精度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系統及方法,旨在解決針對無人機檢測方法對小目標無人機不敏感,容易出現誤檢、漏檢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系統及方法,可利用廣角相機和計算機平臺,實現對小目標無人機的分割與檢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U-Net的小目標無人機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云臺控制模塊與計算機設備相連接;
S2,采用相機獲取無人機的實時視頻序列數據;
S3,對所述實時視頻序列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取無人機原始數據;
建立U-Net網絡模型;
S4,將所述無人機原始數據輸入U-Net網絡中進行特征提取,獲取分割后的無人機圖像數據;
S5,對所述無人機圖像數據進行采樣,獲取無人機采樣數據;
建立Yolov3-tiny網絡模型;
S6,將所述無人機采樣數據輸入Yolov3-tiny網絡中進行分類訓練,獲取四個坐標參數;
S7,通過所述坐標參數生成邊界框,利用置信度算法判斷所述邊界框中是否為目標無人機。
其中,在采用相機獲取無人機的實時視頻序列數據步驟中,分割、訓練第一數據用以生成所述無人機原始數據,第二數據用以所述小目標無人機檢測的素材輸入。
其中,對所述實時視頻序列數據進行預處理步驟具體為,將所述實時視頻序列數據分幀處理,每間隔25幀保存一次。
其中,在將所述無人機原始數據輸入U-Net網絡中進行特征提取的步驟中,
將所述無人機原始數據輸入到U-Net網絡中進行特征提取,多次采樣提取到低分辨率信息,解碼并回歸到跟所述無人機原始數據相同大小的像素點,得到所述無人機圖像數據。
其中,對所述無人機圖像數據進行采樣,獲取無人機采樣數據,包括;
通過線性插值對二維直角網格進行擴展,在兩個方向分別進行一次線性插值;通過雙線性插值將分割后的圖像放大,匹配后續Yolov3-tiny網絡的輸入大小要求。
其中,通過所述坐標參數生成邊界框,利用置信度算法判斷所述邊界框中是否為目標無人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56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