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4824.9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24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鴻;孫正策;錢慕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L1/18;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陽 |
| 地址: | 21000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harq 協助 密集 蜂窩 網絡 下行 正交 接入 方法 | ||
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包括:根據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到的參考信號強度,確定用戶設備與小蜂窩基站之間的連接關系;根據所述連接關系,確定各個小蜂窩基站承載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通過小蜂窩基站與所確定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同時進行HARQ傳輸,得到小蜂窩基站承載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中斷概率,并確定系統平均中斷概率的信息;構建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功率優化分配模型;求解所述功率優化分配模型,并采用所確定的遠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與近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對密集小蜂窩網絡中用戶設備進行功率分配。上述的方案,可以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密集小蜂窩網絡的平均中斷概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密集小蜂窩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背景技術
密集小蜂窩網絡是5G與后5G時代無線網絡的主要架構,其通過大規模部署小蜂窩基站,拉近收發機之間的傳播距離,可解決無線覆蓋中的“盲區”與“忙區”問題,有效地提升無線通信系統的頻譜利用效率。然而,小蜂窩的密集部署會導致小區間的同道干擾變得十分嚴重,影響了無線傳輸系統的可靠性。混合自動重傳(HARQ)技術是一種可提高數據傳輸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其在接收機無法正確解調信息時重復發送解調失敗的數據包。因此,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是無線系統一種重要的工作模式。
然而,已有研究中關于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大都采用傳統的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即將同一小區的不同用戶調度在正交的時頻資源上,其未能最大化挖掘時頻譜資源的利用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以提高頻譜資源的利用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HARQ協助的密集小蜂窩網絡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到的參考信號強度,確定用戶設備與小蜂窩基站之間的連接關系;
根據所確定的用戶設備與小蜂窩基站之間的連接關系,確定各個小蜂窩基站承載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信息;
通過小蜂窩基站與所確定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同時進行HARQ傳輸,得到小蜂窩基站承載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中斷概率的信息;
基于小蜂窩基站承載的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中斷概率的信息,確定系統平均中斷概率的信息;
以遠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與近用戶功率分配因子為優化變量且以系統平均中斷概率最小化為優化目標,構建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功率優化分配模型;
求解所述遠用戶設備和近用戶設備的功率優化分配模型,得到遠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與近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
采用所確定的遠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與近用戶設備功率分配因子,對密集小蜂窩網絡中用戶設備進行功率分配。
可選地,所述根據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到的參考信號強度,確定用戶設備與小蜂窩基站之間的連接關系,包括:
各個小蜂窩基站以預設功率在下行控制信道廣播參考信號,各個用戶根據接收的所述參考信號的平均功率確定其要接入的小蜂窩基站序號:
i*=arg maxi∈ΦPC||zi-μo||-α;
其中,i*表示用戶設備接入的小蜂窩基站的序號,zi表示小蜂窩基站i的位置坐標,μo表示用戶設備的位置坐標,α表示路徑損耗指數,||zi-μo||表示小蜂窩基站i的位置坐標zi與用戶設備μo之間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郵電大學,未經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482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