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4729.9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6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羅亞勇;張銅會;張靜輝;李玉強;黃文達;連杰;王旭洋;岳平;蘇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22/60 | 分類號: | A01G22/60;A01G7/06;A01G13/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呂露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光伏板下 玉簪 栽培 方法 | ||
1.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包括:
選地與整地:選擇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下的空地作為栽種場地,栽培前清除在土壤中殘留的樹根,枯枝、石塊及雜草;
開溝施基肥:沿著所述太陽能光伏板每行空隙的正投影布設栽培玉簪的行,在所述行開設移栽溝,并施基肥;
定植覆土:將玉簪苗根部放置于所述移栽溝內定植,并覆土;
栽培管理:生長過程中為玉簪施肥和澆水;
采收:每年可采收玉簪花,1~2年后可采收根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光伏板與地面的夾角為15~30°,所述太陽能光伏板距地面高度為1.5~2m,所述太陽能光伏板的寬度為35~60c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移栽溝之間的間距為30~50cm,根據玉簪的種植密度調整行距和株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植覆土步驟前,若玉簪苗損傷,用真菌劑浸泡晾干,再進行所述定植覆土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管理步驟中,若發現根腐病,及時拔除銷毀,并將根連同周圍土壤挖除,或選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管理步驟中,以薄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為原則施肥,施肥同時可疏松土壤,在玉簪開花前,施氮肥和磷肥作追肥,在抽生花莖后,施磷酸二氫鉀,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管理步驟中,還包括:
越冬管理:在冬季停止施肥,控制澆水,上凍前澆凍水,大水澆透,當氣溫低于10℃時,為玉簪覆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開溝施基肥步驟中,在所述移栽溝內施入腐熟牛羊糞和氮磷鉀復合肥,所述氮磷鉀復合肥包括17%氮、17%磷和17%鉀,并與所述移栽溝內的土壤混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管理步驟中,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15~30g/m2,將其均勻施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10cm處,澆透水,以防治蟲害。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玉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栽培管理步驟中,若發現斑點病,摘除病葉后,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的代森銨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天噴1次,共噴2~3次;或噴灑25%的咪鮮胺乳油500~600倍液,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灑2~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4729.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飛行時間質譜儀
- 下一篇:一種增強密封型推拉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