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堿化水稻土復合改良劑及改良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4012.4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50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邵安林;許灝;高江;趙虹;徐久生;陳曉寒;李曉玲;郝忠慶;王志博;潘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K17/06 | 分類號: | C09K17/06;C09K17/02;A01B79/02;B09C1/08;C09K101/00;C09K109/00 |
| 代理公司: | 鞍山貝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喬麗艷 |
| 地址: | 11400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堿化 水稻 復合 改良 方法 | ||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堿化水稻土質地粘重、土體結構分散、透水透氣性差、洗鹽洗堿困難,提供了一種堿化水稻土復合改良劑及改良方法。該團聚材料是將鐵尾礦通過酸液溶出礦質鐵,并通過化學氧化成三價鐵,然后添加氧化鈣、氧化鎂等材料,中和部分多余酸,烘干后作為堿化水稻土團聚材料,將該團聚材料在秋季施入到待改良堿化水稻土中,在自然條件下鐵尾礦、三價鐵、鈣、鎂材料與土壤中的粘粒、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產生膠結、沉淀,形成羥基氧化鐵膠結團聚體以及次生碳酸鈣或堿式碳酸鎂團聚體,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強透水、透氣性,提高堿化水稻土洗鹽洗堿效果,降低土壤pH,達到改良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鹽堿土改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酸化鐵尾礦、鈣鎂材料制備堿化水稻土團聚材料及改良堿化水稻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鐵尾礦是將原鐵礦石經破碎、篩分、研磨、分級、再經重選、浮選等選別工藝流程,選出有用鐵等金屬后的剩余部分。在選礦過程中會大量排出尾礦,每生產1t鐵精礦要排出2.5~3.0t尾礦,同時隨著一定程度對礦產資源利用的提高,礦石的可開采品位相應降低,尾礦排出量也在日益增加。鐵尾礦是當前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固體廢棄物相比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尾礦的綜合利用技術更復雜、難度更大,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成為鋼鐵行業和礦產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目前,國內外有關鐵尾礦的資源化利用一般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回收有價金屬,生產建材,采空區回填。
另外,利用鐵尾礦研制開發土壤改良劑已經成為目前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即利用鐵尾礦制備改良劑對土壤進行改良。與之相關的專利有CN 102936503 A含有鐵尾礦的土壤透氣改良增效劑及其制備方法、CN 102936502 A一種利用鐵尾礦制備的防返鹽堿劑及其在鹽堿地中的應用。該類方法利用鐵尾礦特有的物理結構,增加土壤孔隙,提高透水透氣性,既提高土壤洗鹽洗堿效果,同時防止返鹽返堿,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
鹽堿土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是一種重要的土地資源。種稻改良鹽堿土是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一種方法。在長期的耕作過程中形成水稻土。但受區域土壤母質特性或地下水中可溶性鹽分的影響,再加上種稻過程中的水力分選作用,一些水稻土土壤膠體吸附的交換性Na+過多,質地粘重、透水透氣性較差,土體結構分散,土壤團聚體數量較少,對于這類堿化水稻土的治理目前仍較困難。
現有技術中,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團聚體數量,提高土壤透水透氣性,是常見的鹽堿土改良方法。而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團聚體數量的方式一般為添加土壤膠結物質。膠結物質是土壤團聚體形成的基礎和核心。常見的土壤物質有土壤粘粒、有機碳、多價金屬離子等。但在自然條件下,土壤團具體的形成過程非常緩慢,尤其對于堿化水稻土而言,土壤中正電性膠結物質含量過低,嚴重影響土壤團聚體的形成與生長,阻礙其改良進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堿化水稻土質地粘重、土體結構分散、透水透氣性差、洗鹽洗堿困難,提供了一種堿化水稻土復合改良劑及改良方法。該團聚材料是將鐵尾礦通過酸液溶出礦質鐵,并通過化學氧化成三價鐵,然后添加氧化鈣、氧化鎂等材料,中和部分多余酸,烘干后作為堿化水稻土團聚材料,將該團聚材料在秋季施入到待改良堿化水稻土中,在自然條件下鐵尾礦、三價鐵、鈣、鎂材料與土壤中的粘粒、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產生膠結、沉淀,形成羥基氧化鐵膠結團聚體以及次生碳酸鈣或堿式碳酸鎂團聚體,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強透水、透氣性,提高堿化水稻土洗鹽洗堿效果,降低土壤pH,達到改良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為,一種堿化水稻土復合改良劑,為鐵尾礦經鹽酸溶解、氧化,再與氧化鈣和氧化鎂混合,經烘干后制備的酸性材料;
其制備方法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未經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40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應用于熱處理爐的監控系統及監控方法
- 下一篇:噴嘴,清洗系統和吸油煙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