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3928.8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1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宇梁;李強;夏飛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M11/04 | 分類號: | F16M11/04;F16M11/1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河山金堂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顯示器 | ||
1.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支座(1)、一第二支座(2)、一支臂組件(3)、一壓緊同步機構(4),所述支臂組件(3)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支座(1)、所述第二支座(2)連接,所述壓緊同步機構(4)設于所述第一支座(1)上;
其中,所述壓緊同步機構(4)包括兩個第一銷軸(4-1)、開設兩個通孔的加固板(4-2)、兩個第一鎖緊螺母(4-3)、兩個齒合連接的齒輪(4-4),所述第一銷軸(4-1)上部與所述支臂組件(3)一端連接,所述加固板(4-2)的兩個通孔分別穿過兩個所述第一銷軸(4-1),使得所述加固板(4-2)底端面與所述支臂組件(3)上端面接觸,通過所述第一鎖緊螺母(4-3)穿過所述第一銷軸(4-1)以實現所述加固板(4-2)對所述支臂組件(3)的壓緊固定;所述齒輪(4-4)以及所述第一銷軸(4-1)的下部均設于所述第一支座(1)的空腔內,所述齒輪(4-4)與所述第一銷軸(4-1)同心連接,所述支臂組件(3)的兩個左支臂(3-1)的一端部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銷軸(4-1)轉動連接,且通過所述支臂組件(3)的運動依次帶動所述第一銷軸(4-1)、所述齒輪(4-4)轉動,以實現所述支臂組件(3)的同步伸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同步機構(4)還包括兩個位于空腔內的限位套筒(4-5),且每個所述第一銷軸(4-1)外套設有一個所述限位套筒(4-5)、并與其無間隙連接;所述限位套筒(4-5)位于所述齒輪(4-4)上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組件(3)還包括兩個右支臂(3-1)、兩個第二銷軸(3-3)、兩個彈銷(3-4)、兩個導向鋼套(3-5),兩個所述左支臂(3-1)分別通過所述第二銷軸(3-3)與兩個右支臂(3-1)連接,兩個所述彈銷(3-4)分別設于兩個所述右支臂(3-1)上靠近所述左支臂(3-1)的一端,兩個所述導向鋼套(3-5)分別設于兩個所述左支臂(3-1)上靠近所述右支臂(3-1)的一端,使得所述彈銷(3-4)插入所述導向鋼套(3-5)以實現所述支臂組件(3)的限位鎖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組件(3)還包括分別與兩個所述左支臂(3-1)連接的兩個第一加固鋼套(3-6),所述第一加固鋼套(3-6)套設于所述第一銷軸(4-1)外,并位于所述加固板(4-2)以下、容納腔以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設置于所述第二支座(2)上的俯仰調節結構5;
其中,所述俯仰調節結構5包括兩塊平行設置并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座(2)的支撐板(5-1)、一U型套筒(5-2)、一根第三銷軸(5-3)、一個加固套筒(5-4)、兩個第二鎖緊螺母(5-5)、兩片金屬墊片(5-6)、四塊阻尼墊(5-7),所述U型套筒(5-2)的兩個長邊以及所述支撐板(5-1)上均開設有用于所述第三銷軸(5-3)、所述加固套筒(5-4)穿過的過孔,所述第三銷軸(5-3)、所述加固套筒(5-4)均穿過過孔將所述支撐板(5-1)、所述U型套筒(5-2)連接,并通過所述第二鎖緊螺母(5-5)實現所述第三銷軸(5-3)的鎖緊固定、所述加固套筒(5-4),所述第三銷軸(5-3)、所述加固套筒(5-4)平行設置;
所述第三銷軸(5-3)、所述加固套筒(5-4)上均套設有所述金屬墊片(5-6)、所述阻尼墊(5-7),且所述金屬墊片(5-6)設置在所述第二鎖緊螺母(5-5)與所述U型套筒(5-2)的長邊之間,所述阻尼墊(5-7)設于所述U型套筒(5-2)的長邊與所述支撐板(5-1)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顯示器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套筒(5-2)與所述右支臂(3-1)通過第四銷軸(5-8)連接,且所述第四銷軸(5-8)外套設有第二加固鋼套(5-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392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