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數字助聽器控制方法、系統、介質、設備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3813.9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93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宮曉滿 | 申請(專利權)人: | 宮曉滿 |
| 主分類號: | G10L21/0208 | 分類號: | G10L21/0208;G10L21/028;G10L17/02;H04W4/029;H04M1/72406;H04M1/72454;H04M1/72457;H04R2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長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黃偉洪 |
| 地址: | 7100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數字 助聽器 控制 方法 系統 介質 設備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康復器械智能控制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智能數字助聽器控制方法、系統、介質、設備及應用,包括錄音外設模塊進行外部聲音信號的濾波、數字化和存儲;手機終端對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同時基于特征分析結果以及智能分類結果結合GPS位置信息進行當前環境識別,并基于識別的環境類型進行不同的處理,同時將處理結果通過數據傳輸模塊傳輸至入耳端;數據傳輸模塊利用藍牙進行數據傳輸;入耳端接收藍牙信號并進行聲音恢復。本發明充分利用助聽器和手機的交互功能,處理能力大幅提高,甚至可以利用5G網絡的優勢進行云端處理。本發明首次提出了通過人工智能手機APP對各類聲音信號進行分類并結合場景篩選放大的思想。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康復器械智能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數字助聽器控制方法、系統、介質、設備及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2020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表明:2019年末,中國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2035年以后,這部分老年人將占總人口比例22%以上。老年人身體機能,包括聽覺神經退化,因此,助聽器等相關產品和技術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相關品牌產品有西門子、瑞聲達、斯達克、峰力等。助聽器實質上是一種補償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裝置,在解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聽力損失人群的聽力補償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中國聽力障礙的人群中對助聽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部分使用群體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試用一段時間后就閑置不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早期的助聽器,特別是模擬助聽器,體積過于笨重,且有外設和有線耳機等部門,舒適度不佳,長期佩戴容易勞累;
(2)部分低端助聽器對各類聲音進行無差別放大,實際使用效果不理想,目前的數字助聽器多可以將人耳可以接受的聲音信號根據頻率進行4通道以上的分類,最高可以48通道,但還不能滿足實際要求;
(3)高端助聽器需要經常到醫院等場所定期校準,且價格昂貴,絕大多數助聽器產品價格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4)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主要分為入耳式和耳背式,但無論是哪一種,都為獨立裝置,由于體積受限,集成小型芯片,其本身處理能力有限,助聽器的實際效果還有明顯的場景使用不足。
(5)類似無區別放大可能導致聽力損害,目前的助聽器雖然具有降噪功能,但無差別降噪可能會濾除部分有用聲音信息,部分人群擔心佩戴會引起不必要事故。
研究人員實際上也認識到上述不足,一直在致力于相關研究,據查閱,學術方面的研究涉及范圍較廣,響度補償、語音降噪技術、回聲消除技術和聲源定位技術是最多研究的核心技術。類似2019年蘋果公司以及2020年華為公司發布的新一代降噪耳機,主動降噪耳機方面的專利較多,許多相關專利成果實際上在目前助聽器的降噪功能上得到應用。2019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的學者提出微系統技術助力數字助聽器發展的思路,但主要還是從助聽器結構上的變革展開。
綜上可見,目前已有的研究和產品都沒有脫離一個既定框架,就是助聽器是一個獨立的小型設備,所有的降噪等信號處理功能都是基于該獨立設備考慮的,部分產品具備的藍牙功能僅僅是為了支持看電視、打電話等功能。這樣的優點是便于攜帶,雙耳佩戴時可以利用聲源定位,但不足之處也較為明顯,即處理能力有限,遠不夠智能化。
通過上述分析,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為:
(1)現有助聽器舒適度不佳、聲音放大效果不佳,且價格昂貴,處理能力有限,會對聽力產生損害。
(2)現有助聽器控制系統或控制方法處理能力有限,智能化程度不足。
解決以上問題及缺陷的難度為:
單獨的助聽器設備處理能力有限,導致對相關的信號處理算法復雜度有很大的限制;而老年人學習能力變差,不適合過于繁瑣的產品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宮曉滿,未經宮曉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381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