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微ct技術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分類及表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3699.X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36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祝鵬;陳鳴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理工大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62 | 分類號: | G06K9/62;G06T7/11;G06T7/136;G06T17/00;G06T15/00;G01N15/08;G01N23/046 |
| 代理公司: | 鄭州豫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韓曉娟 |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ct 技術 致密 砂巖 孔隙 結構 分類 表征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的屬于致密砂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微ct技術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分類及表征方法,包括步驟一:選取一定數量的致密儲層巖石巖心;步驟二:將選取的致密儲層巖石巖心切片;步驟三:通過將CT機采集致密砂巖巖心樣品的二維CT切片圖,在MicroXCT?400試驗分析系統上完成;步驟四:將二維CT切片圖依次疊合組合得到三維灰度圖;步驟五:對三維灰度圖進行處理,采用濾波器對圖像進行濾波處理,其結構合理,通過三維成像,共同建立裂縫網絡的體系模型,建立的模型更加準確全面,表征方式更容易觀察,孔隙和巖石骨架之間的過渡變得自然,最大化的保留重要圖像特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致密砂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微ct技術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分類及表征方法。
背景技術
以川西地區的須家河組致密儲層巖石為研究對象,利用微CT技術結合Avizo軟件先進的數學算法構建了三維數字巖心模型,可以表征砂礫巖儲層巖石的孔隙結構特征,并將數字巖心和有限元軟件Comsol結合,實現了基于數字巖心的水驅氣模擬過程的可視化.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水驅氣模擬,研究微觀孔隙結構特征對巖心中氣水兩相流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致密砂巖巖心的孔喉分布狀態主要呈連片狀和孤立狀,其中連片狀孔隙在空間上連通性好,主要與殘余粒間孔或粒間溶蝕孔有關,而孤立狀孔隙在空間上多呈孤立分布,主要與粒內溶蝕孔有關;致密砂巖樣品等效孔徑主要分布范圍在0.5μm以下,儲層物性差的樣品孔隙結構要比儲層物性好的樣品復雜,且前者的孤立孔隙多且小孔隙占比高,連通孔隙較少,其對滲透率貢獻性少。
發明內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微ct技術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分類及表征方法,能夠實現孔隙和巖石骨架之間的過渡變得自然,最大化的保留重要圖像特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微ct技術的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分類及表征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選取一定數量的致密儲層巖石巖心;
步驟二:將選取的致密儲層巖石巖心切片;
步驟三:通過鑄體薄片測試,分析觀察各巖心的巖石學特征、巖心的孔喉組合、孔隙類型,用核磁共振離心實驗測試各巖心的可動流體飽和度和可動流體孔隙度參數,綜合按照各巖心物性參數、鑄體薄片類型及高壓壓汞和核磁共振參數,將各巖心按照儲層綜合評價好、中、差分為Ⅰ、Ⅱ、Ⅲ三種類型,建立致密儲層微觀孔隙結構分類標準;
步驟四:基于恒速壓汞實驗,獲取致密砂巖儲層孔隙、喉道半徑分布數據,并繪制致密砂巖儲層孔隙、喉道半徑分布頻率譜圖;
步驟五:通過將CT機采集致密砂巖巖心樣品的二維CT切片圖,在MicroXCT-400試驗分析系統上完成;
步驟六:將二維CT切片圖依次疊合組合得到三維灰度圖;
步驟七:對三維灰度圖進行預處理;
步驟八:對三維灰度圖進行二次處理,采用濾波器對圖像進行濾波處理,孔隙和巖石骨架之間的過渡變得自然,最大化的保留重要圖像特征;
步驟九:劃分出巖石骨架部分和孔隙部分,使其由灰度圖像轉變為二值化圖像,采用基于巖心孔隙度尋求到的最佳分割閾值來對圖像進行分割,分割閾值k*的求解公式為
步驟十:采用光照模型對三角片面進行渲染,形成三維體表面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理工大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未經成都理工大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36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web前端搜索優化方法
- 下一篇:三維點云匹配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