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3137.5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91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魏進家;劉蕾;楊小平;張永海;袁博;周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4 | 分類號: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馬貴香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垂直 熱源 平板 環路 熱管 | ||
1.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蒸發器(1)、噴射泵(3)、射流換熱腔(4)和冷卻器(6);蒸發器底面為水平換熱面(1-1),射流換熱(4)的側面為豎直換熱面(4-3),其中,蒸發器(1)的液體出口與噴射泵(3)相連,蒸發器(1)的氣體出口與噴射泵(3)相連,噴射泵(3)與射流換熱腔(4)相連,射流換熱腔(4)經冷卻器(6)與蒸發器(1)的液體入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噴射泵(3)包括蒸汽噴嘴(3-1)、液體噴嘴(3-3)和混合腔(3-4);蒸汽噴嘴(3-1)和液體噴嘴(3-3)均與混合腔(3-4)相連通,混合腔(3-4)出口與射流換熱腔(4)相連;蒸汽噴嘴(3-1)與液體噴嘴(3-3)之間的壁面上噴涂有特氟龍涂層(3-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特氟龍涂層(3-2)的厚度為0.3-0.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水平換熱面(1-1)一側用于與水平熱源貼合,另一側加工有若干蒸汽槽道(1-2),蒸汽槽道(1-2)上方為毛細芯(1-5),毛細芯(1-5)上方為補償腔(1-4),若干蒸汽槽道(1-2)出口經集汽槽(1-3)、蒸汽管路(2)與噴射泵(3)的蒸汽噴嘴(3-1)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液體入口設置在補償腔(1-4)的一端壁面上,液體出口設置在另一端壁面上;液體入口與冷卻器(6)相連,液體出口與噴射泵(3)相連;
射流換熱腔(4)的豎直換熱面(4-3)外壁用于與豎直熱源貼合,內壁上設置有若干規則排列的柱狀微結構(4-4);射流換熱腔(4)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半導體制冷片(4-2),半導體制冷片(4-2)上設置有若干排翅片(4-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翅片(4-1)為橢圓形,風的來流方向與橢圓的長軸平行,且沿風來流方向相鄰的兩排翅片交錯布置;
豎直換熱面(4-3)上柱狀微結構(4-4)覆蓋的區域不小于豎直熱源的換熱面;柱狀微結構為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為30-60μm,柱間距為30-60μm,柱高為80-100μm;噴射泵(3)水平放置,噴射泵(3)出口與豎直換熱面的水平距離為4-6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蒸發器(1)通過第三液體管路(8)與噴射泵(3)相連,蒸汽管路(2)和第三液體管路(8)為氟樹脂管或硅膠管,第三液體管路(8)兩端均采用焊接-快擰接頭進行連接,蒸汽管路(2)與蒸發器(1)通過焊接-快擰接頭相連,蒸汽管路(2)與噴射泵(3)通過螺紋-快擰接頭相連,冷卻器(6)采用退火處理后的軟態銅管,冷卻器(6)與蒸發器(1)和射流換熱腔(4)通過焊接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補償腔(1-4)內液體為FC-72、甲醇或乙醇;冷卻器(5)采用翅片管式風冷冷卻器;
毛細芯通過以下過程制得:將金屬粉末填入模具中,鋪平并壓實,升溫至800-1000℃,燒結40-60min,將若干層紫銅絲網平鋪于燒結后的金屬粉末上,并對紫銅絲網壓實,升溫至400-500℃,保溫80-100min后冷卻至室溫,形成毛細芯,取出毛細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金屬粉末為枝狀的不銹鋼、鎳或者鈦,金屬粉末的篩分直徑為30-60μm,燒結后金屬粉末總厚度為3-5mm,紫銅絲網為250-500目,壓實后多層紫銅絲網的總厚度為0.3-1mm。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兩垂直熱源的平板式環路熱管,其特征在于,對金屬粉末壓實時,采用的壓力為80-150MPa,對紫銅絲網壓實時,采用的壓力為0.5-1MPa;燒結和保溫均在氬氣保護下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313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