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探傷裝置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2963.8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99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趙靜波;張曉強;祁圣英;張家瑞;楊文范;王國斌;孫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7/00 | 分類號: | G01N2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鵬威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探傷 裝置 及其 應用 | ||
1.一種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準電源(1)和電流檢測電路(2),所述基準電源(1)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探針(5),所述基準電源(1)的負極輸出端連接有第二探針(6);所述電流檢測電路(2)的兩個輸入端分別連接有第三探針(7)和第四探針(8),所述電流檢測電路(2)的輸出端連接有電流表(10);所述基準電源(1)用于對待檢測物加載基準電壓,所述電流檢測電路(2)用于檢測待檢測物上的電流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工作電源(3)和變壓器(4),所述工作電源(3)用于為電流檢測電路(2)提供電源,所述變壓器(4)用于連接外部220V交流電(9),所述基準電源(1)和工作電源(3)分別與變壓器(4)的次級繞組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探針按照第一探針、第三探針、第四探針、第二探針的順序排列安裝在絕緣板(15)上,所述第三探針到第一探針的距離和第四探針到第二探針的距離相同,所述第三探針和第四探針之間的距離是第三探針到第一探針距離的1.5到2倍,所述絕緣板(15)上開設有4個與所述探針一一對應的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中設有彈簧(11),所述彈簧(11)與探針頂端連接,所述彈簧(11)用于在所述探針使用時使所述探針和需要檢測的裝置均勻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電源(1)包括第二整流橋DZ2、集成電路IC4、二極管D4、二極管D5、三極管VT1、三極管VT2、電位器PR2、電阻R7、電阻R8、電阻R9、電阻R10、電阻R11、電解電容C7、電容C8、電解電容C9、電解電容C10和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所述第二整流橋DZ2的兩個交流輸入端分別與變壓器(4)的L3次級繞組的兩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IC4的輸入端腳與第二整流橋DZ2的正極輸出端連接,且通過并聯的電解電容C7和電容C8接地;所述集成電路IC4的ADJ腳通過電解電容C9接地;所述集成電路IC4的輸出端腳與二極管D4的陽極和二極管D5的陰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4的陰極與集成電路IC4的輸入端腳連接,所述二極管D5的陽極與集成電路IC4的ADJ腳連接,所述二極管D5的陽極與陰極之間接有電阻R8;所述電位器PR2的一個固定端與二極管D5的陽極連接,所述電位器PR2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動端均接地;所述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的一端通過R7與集成電路IC4的輸出端連接,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的另一端為基準電源(1)的正極輸出端且接有第一探針(5),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的兩端之間接有電阻R9,電解電容C10接地的一端為基準電源(1)的負極輸出端且接有第二探針(6);所述三極管VT1的發射極與電阻R8的一端、電阻R7的一端和二極管D5的負極與集成電路IC4的輸出端腳連接,所述三極管VT1的基極連接在電阻R7的另一端并與電解電容C10正極和電阻R9、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的一端相連;所述三極管VT1的集電極連接在電阻R10的一端,電阻R10的另一端與電阻R11和三極管VT2的基極連接,所述電阻R11的另一端和三極管VT2的發射極與基準電源(1)的負極輸出端連接,所述三極管VT2的集電極連接在電阻R8和電位器PR2的連接點并與二極管D5的正極和集成電路IC4的ADJ腳和電解電容C9的正極相連接,所述電位器PR2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動端及電解電容C9的負極與基準電源(1)的負極輸出端連接,構成恒流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探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電源(1)為5V基準電源,檢測及熱穩定指示燈LA2用于作為熱穩定元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296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