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榫齒邊緣倒圓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2957.2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21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黨玉芳;溫學兵;董茵;王冬;馮永龍;喬詩雨;張瀾禹;劉王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G06F30/17;G06F30/20;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陳翠蘭 |
| 地址: | 71002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邊緣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榫齒邊緣倒圓方法,首先使榫齒的三維模型與加工設備的加工坐標重合,再使榫齒工件與加工設備的加工坐標重合,進而使三維模型與榫齒工件首先初步重合,最后采用多點擬合的方式調整三維模型的位置,使三維模型與工件完成重合,降低因為榫齒加工公差、形狀公差以及安裝公差導致的榫齒與其三維模型的錯位,提高加工精度,最后編制加工程序和拋光成型,由于采用雙重定位的方法,降低了三維模型與榫齒的偏差,保證模型與榫齒的一致性,因此采用模型的編制的程序,能夠保證圓角的一致性,避免出現錯位與毛刺的問題,同時采用拋光程序進行拋光,實現倒角加工與拋光的一次完成,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制造領域,具體為一種榫齒邊緣倒圓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渦輪葉片榫頭周邊均采用人工操作進行倒角,由于齒形不規則,倒角的難度較大,邊緣倒角的均勻度完全取決于操作人員的技術技能和責任心,而且手工倒圓效率低下,倒圓處理后的幾何形狀和表面質量完整性、一致性差,易產生應力集中點,造成疲勞斷裂;而且操作過程中操作、防護不當,造成靠近零件處理表面處附帶損傷;并且由于操作過程難以控制,容易造成零件表面去除余量不足、局部過熱破壞金相組織等現象。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榫齒邊緣倒圓方法,采用自動加工技術對渦輪葉片榫齒進行倒角,保證倒角的一致性,同時大大提高倒角效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榫齒周邊倒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榫齒的三維模型輸入至加工設備,并使三維模型的中心與加工設備的加工坐標原點重合;
步驟2,將榫齒固定在加工設備的工作臺,使榫齒的中心與加工設備的加工坐標原點重合;
步驟3,獲取葉片榫齒上的多個點位,將三維模型對應的點位與檢測的多個點位擬合,使三維模型與葉片榫齒的完全重合;
步驟4,編制倒角加工程序,以及設置加工參數;
步驟5,根據預定的倒角表面粗糙度編制倒角拋光程序;
步驟6,根據步驟4和步驟5編制的倒角加工程序和倒角拋光程序對榫齒進行加工。
優選的,步驟2中工作臺上設置有工裝,將榫齒的預定位置安裝在工裝上,使榫齒中心與加工設備的加工坐標原點重合。
優選的,步驟3中所述檢測點位的數量大于6個。
優選的,所述檢測點位的選擇方法如下:
沿加工坐標的X,Y,Z軸分別在榫齒的表面選取至少兩個點。
優選的,步驟4中所述加工參數包括起始下刀點、制定刀數、每刀切削量、刀具加工角度、刀具轉速和循環次數。
優選的,所述制定刀數為8-15刀,每刀切削量為0.02-0.08mm,刀具加工角度為8-15°,銑刀轉速為20000-3000r/min。
優選的,所述刀具加工角度為10°。
優選的,步驟5中拋光時采用拋光工具沿加工區域循環拋光多次。
優選的,所述拋光工具為SiC毛刷。
優選的,所述循環次數至少兩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29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修復中介機匣整流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葉片安裝環形槽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