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墨錠擴散率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2574.5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5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汪楠;汪國平;汪敏;汪尊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績溪縣曹素功敏楠氏墨廠 |
| 主分類號: | G01N13/00 | 分類號: | G01N13/00;G01N27/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高炬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洪美 |
| 地址: | 24532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定 擴散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油畫墨錠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測定墨錠擴散率的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裝有支柱;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分析顯示器;所述支柱上安裝有安裝套;所述安裝套固連有安裝板一;所述安裝板一位于分析顯示器上方;所述安裝板一上表面中間位置安裝有極板;所述極板與分析顯示器電連接;所述支柱上安裝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安裝板一的正上方;所述放置板上安裝有導電絲;所述導電絲與分析顯示器電連接;所述導電絲對準極板的中心位置;所述放置板上放置有宣紙,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快速輸出精度較高的墨錠擴散率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畫墨錠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測定墨錠擴散率的裝置。
背景技術
墨作為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物質和技術發展史中也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墨以徽墨為代表,在唐代末期,北方戰事頻繁。來自河北易州的制墨高手奚超、奚庭硅父子,為了躲避戰亂,舉家南遷。奚廷硅為“徽墨”鼻祖,中國徽墨業的發展,始于秦、興于漢唐、明清為鼎盛期,歷史悠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手工藝,是中國古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規定了書畫墨錠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其中擴散率的定義規定如下:擴散圓直徑大于等于墨跡圓直徑的一倍。擴散率的測試方法為:將墨錠標準試樣夾持在研墨機上,加清水研磨配成標準墨液,將標準墨液配制成稀釋墨液,吸管吸取稀釋墨液,將墨液滴在宣紙上,自然擴散,然后測定擴散前后墨斑大小的距離。
現有技術中也存在部分技術方案,如申請號為CN201820329568.1的中國專利,包括標準墨液進樣器,水進樣器,稀釋槽,磁力攪拌器,樣品回收瓶,滴管,宣紙,紅外距離探測儀,標準墨液進樣器分為上部分盛樣部分與下部分長導管部分,標準墨液進樣器分為上部分盛樣部分與下部分長導管部分之間安裝開關閥,標準墨液進樣器的下部分的長導管伸入稀釋槽中,水進樣器側邊底部開關閥通過連接長導管伸入稀釋槽中,稀釋槽放置在磁力攪拌器上,稀釋槽側邊底部連通兩個彎管和,彎管通過開關閥與滴管連接,滴管底部平鋪宣紙,宣紙底部設有紅外距離探測儀,彎管通過開關閥與導管連接,導管伸入樣品回收瓶底部,該方案中通過紅外距離探測儀測定墨液滴落后的與擴散后的面積,之后計算得到墨錠的擴散率,但是,紅外距離傳感器測定墨液面積時容易受到墨液自身顏色的干擾,導致測得的數據誤差較大,使得到的墨錠擴散率數據準確性較差,同時,最終的擴散率任需要操作人員計算,容易出現計算誤差,影響擴散率數據準確性,同時,操作較為繁瑣。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準確測定墨錠擴散率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測定墨錠擴散率的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所述一種測定墨錠擴散率的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裝有支柱;所述支柱共有兩個,對稱安裝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分析顯示器;所述分析顯示器位于兩支柱中間;所述支柱上安裝有安裝套;所述安裝套固連有安裝板一;所述安裝板一位于分析顯示器上方;所述安裝板一上表面中間位置安裝有極板;所述極板與分析顯示器電連接;所述支柱上安裝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位于安裝板一的正上方;所述放置板上安裝有導電絲;所述導電絲與分析顯示器電連接;所述導電絲對準極板的中心位置;所述放置板上放置有宣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績溪縣曹素功敏楠氏墨廠,未經績溪縣曹素功敏楠氏墨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25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