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救援船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1315.0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4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石記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記鵬 |
| 主分類號: | B63C9/02 | 分類號: | B63C9/02;B63B4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救援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人救援船,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救援船結構簡單,落實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經驗豐富的救生員輔助,從而造成救生員缺口大、救生員勞動強度大,救生員職業安全風險大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包括船體,中間經固定軸連接,固定軸上轉動連接有兩個支撐柱,每個下端支撐柱上固定有腔體,每個腔體的中間設有一個彈性隔膜,初始狀態下下端腔體水量多,上端支撐柱上固定有活塞缸,活塞向右移動將下端腔體內水吸附到活塞缸內,氣體進入到腔體,實現下端腔體浮力增大,上端腔體重力增大,最終將人抬起至船體上使人獲救,人獲救后將活塞缸內水排出,并使外界氣體進入從而實現使支撐柱趨于水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涉水救援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無人救援船。
背景技術
雨季和洪澇災害期間落水溺水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在洪澇災害發生期間會組織河邊救援巡查,發現落水及時救援,為方便救援巡查,救援隊所使用的救援船為一個沖浪板形船體,有經驗的救援人員在遇到落水人員后利用沖浪板形船體滑行至落水人員身邊,通過先將船體倒置,使落水者把持船體邊沿,救援者跳下水,再通過翻轉船體利用船體轉動實現將落水者抬起并轉移至船體上,從而實現落水者的救援,整個救援操作過程需要施救者具有很高的救援技巧、體力和良好水性,而真正洪災發生時由于需要監控水域面積大,救援人員數量少,因此此類救援方式以及救援設備還存在明顯不足之處,因此現階段急需一種可單獨進行救援且落水者在簡單的操作下即可輕松登船的救援船來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無人救援船,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救援船結構簡單,落實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經驗豐富的救生員輔助,從而造成救生員缺口大、救生員勞動強度大,救生員職業安全風險大的問題。
其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包括一個沖浪板形的船體,船體從中間沿寬度方向分為左右兩部分,船體左右兩部分之間經固定軸連接,固定軸上套有一個可繞其軸線轉動套筒,套筒外圓面的上下兩端各固定有一個沿其徑向的支撐柱,兩個支撐柱軸線重合,下端的支撐柱的自由端固定有一個硬質的腔體,腔體的中間設有一個彈性隔膜,彈性隔膜將腔體分為互不連通的兩部分,腔體的左側設有第一軟管,第一軟管的一端與腔體左半部連通,另一端口固定在船體上方,上端的支撐柱上固定有一個截面為矩形的且左右兩端均封閉的活塞缸,腔體自重大于活塞缸自重,活塞缸內設有一個活塞,活塞的右端部固定有一個螺紋桿,螺紋桿的右端從活塞缸的右端部穿出,活塞缸的右端部轉動連接有一個旋裝在螺紋桿上的第一帶輪,第一齒輪內緣面設有與螺紋桿配合的內螺紋,活塞缸的上端面固定有一個經電機驅動的第二帶輪,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經皮帶連接,活塞缸的左端不設有一個壓力閥,活塞缸的左端部還設有一個第二軟管,第二軟管的一端與活塞缸的左端部連通,另一端與腔體的右端部連通,第二軟管上設有介質可單向從腔體向活塞缸流動的單向閥。
本發明構思新穎,結構巧妙,實用性強,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救援船結構簡單,落實者不能自主登船需要經驗豐富的救生員輔助,從而造成救生員缺口大、救生員勞動強度大,救生員職業安全風險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支撐柱豎直時的主視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支撐柱豎直時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支撐柱轉動至水平時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記鵬,未經石記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13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