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柔性壓力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49050.0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60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馮雪;祁一洲;陳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L9/08 | 分類號: | G01L9/08;A61B5/00;A61B5/0215;C23C14/35;C23C14/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lián)浙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王婷婷 |
| 地址: | 314051 浙江省嘉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性 壓力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壓力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使壓力傳感基材于粘結層的表面形成具有預設圖案的壓力傳感單元;使壓力傳感單元自粘結層的表面轉印至導管的表面;使導電填料于導管的表面形成可延展導線,且可延展導線電連接于壓力傳感單元,得到柔性壓力傳感器;其中,導管的半徑為0.25mm?0.80mm。該制備方法能夠通過曲面轉印來實現(xiàn)在較小導管表面集成壓力傳感單元,制備得到的柔性壓力傳感器與導管的共形程度好,結構牢靠,因而信號檢測的準確率較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柔性電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壓力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監(jiān)測是一種經(jīng)動脈穿刺置管后直接測量血壓的方法,測量時將附有壓力傳感器的導管的插入血管,能夠反映每一個心動周期的血壓變化情況并實現(xiàn)深處血壓的監(jiān)測,其特點是對于血管痙攣、休克、體外循環(huán)轉流的患者其測量結果更為可靠,并能避免具有創(chuàng)傷性的大幅切口手術。
由于用于血管內(nèi)的導管直徑較小,而現(xiàn)有的導管上的傳感器體積大材質(zhì)硬,在導管上集成壓力傳感器具有難度,且傳感單元易在導管表面失效。此外,導管在深入血管后將發(fā)生大幅變形,柔性壓力傳感器也將發(fā)生大幅變形,對檢測的壓力信號的準確度會產(chǎn)生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此,本發(fā)明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提供一種柔性壓力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能夠實現(xiàn)在較小直徑的導管表面制備柔性壓力傳感器,且制得的柔性壓力傳感器結構牢靠,測量信號準確度高。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柔性壓力傳感器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粘結層和壓力傳感基材;
以所述壓力傳感基材為原料,在所述粘結層的表面形成具有預設圖案的壓力傳感單元;
提供導管,將所述壓力傳感單元自所述粘結層的表面轉印至所述導管的表面;以及
提供導電填料,將所述導電填料于所述導管的表面形成可延展導線,且使所述可延展導線電連接于所述壓力傳感單元,得到所述柔性壓力傳感器,
其中,所述導管的半徑為0.25mm-0.80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壓力傳感單元呈蛇形蜿蜒狀設置,且所述壓力傳感單元的拉伸/壓縮幅度為20%-50%;
及/或,所述可延展導線呈蛇形蜿蜒狀設置,且所述可延展導線的拉伸/壓縮幅度為20%-50%。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以所述壓力傳感基材為原料,在所述粘結層的表面形成具有預設圖案的壓力傳感單元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壓力傳感基材黏貼于所述粘結層的表面;
通過激光將所述壓力傳感基材切割為預設圖案區(qū)域和非預設圖案區(qū)域;
將非預設圖案區(qū)域的所述壓力傳感基材自所述粘結層的表面剝離,于所述粘結層的表面得到具有預設圖案的所述壓力傳感單元。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粘結層的材料包括熱釋放膠帶、水溶膠帶中的至少一種;
及/或,所述壓力傳感基材為壓力薄膜材料,且所述壓力薄膜材料包括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使所述導電填料于所述導管的表面形成可延展導線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導管的表面進行改性處理;
通過3D打印制備模具,所述模具的表面開設有鏤空區(qū)域;
將所述模具置于所述導管上,且所述鏤空區(qū)域與所述導管的表面相對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未經(jīng)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90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