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鉬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8052.8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66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強;孫曉;秦茹;車相靜;李睿思;張艷娟;潘亞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燕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34/36 | 分類號: | C22B34/36;C22B34/34;C22B3/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趙琪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水相 體系 萃取 分離 水溶液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鉬的方法,屬于冶金技術領域。本發明首先將含仲鎢酸B和鉬酸鹽的水溶液與含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硫酸鈉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將所述混合液調節為弱酸性混合液,然后在60~80℃的條件下進行萃取,收集表面活性劑相,即為富鎢相,收集水相,即為富鉬相。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較高的萃取效率,鎢的單級萃取率可達97%以上,最低為84.47%,而鉬的單級萃取率在38.36%以下,鎢鉬分離因子最高可達77.34。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鉬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多技術領域中,鎢和鉬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鎢是熔點最高的金屬,廣泛用于拉制燈泡的燈絲,具有“光明使者”的美譽;同時也是國際上重要的戰略金屬,鎢礦在古代被稱為“重石”;世界上開采出的鎢礦,約50%用于優質鋼的冶煉,約35%用于生產硬質鋼,約10%用于制鎢絲,約5%用于其他用途。而鉬在冶金工業中常作為生產各種合金鋼的添加劑,或與鎢、鎳、鈷,鋯、鈦、釩、錸等組成高級合金,以提高合金的高溫強度、耐磨性和抗腐性;在鉬的化工產品中,含鉬顏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如鉬黃具有色澤鮮艷和光熱穩定性好的優勢,廣泛應用在普通油漆、高油漆、建筑涂料等涂料中。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鎢、鉬金屬需求的快速增長,人們越來越關注從二次資源中對它們進行回收再利用。例如從石油煉制的廢催化劑中對其進行回收、提純。然而,鎢和鉬屬同一副族,且受“鑭系收縮”影響,兩者的原子半徑、原子結構、化學性質都極為相似,因此在含鎢溶液的雜質中以鉬的分離最為困難。目前萃取分離鎢鉬的方法有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和溶劑萃取法,其中溶劑萃取法能夠有效分離鎢鉬,且成本低,在工業上的應用也較為成熟,但是該方法在操作過程中通常會大量使用有機溶劑,不符合當今綠色化學的理念。現有技術CN108588415A提出了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的方法,避免了有機溶劑的使用,但是該方法在用于含鎢鉬的水溶液時,不能將鎢鉬有效分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鉬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將含仲鎢酸B和鉬酸鹽的水溶液中鎢、鉬有效分離,且不需要使用有機溶劑,是一種綠色環保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水溶液中鎢、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將含仲鎢酸B和鉬酸鹽的水溶液與含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硫酸鈉混合,得到混合液;
將所述混合液調節為弱酸性混合液,然后在60~80℃的條件下進行萃取,收集有機相,即為富鎢相,收集水相,即為富鉬相;所述弱酸性混合液的pH值為6.2~7.0。
優選的,所述含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5)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10)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15)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30)醚、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5)醚、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10)醚和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15)醚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的,所述混合液中含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0~30wt%,硫酸鈉的含量為10~20wt%。
優選的,所述混合液中含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含量為10~20wt%。
優選的,所述弱酸性混合液的pH值為6.6~7.0。
優選的,所述萃取包括依次進行的攪拌混合和靜置分相。
優選的,所述攪拌混合的時間為30~60min。
優選的,所述靜置分相的時間為30~120min。
優選的,所述靜置分相的時間為60~120min。
優選的,所述混合液中鎢元素的含量為0.1~3.0wt%,鉬元素的含量為0.1~2.0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燕山大學,未經燕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8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