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醫用護目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7664.5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08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澤鎧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皓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9/02 | 分類號: | A61F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11399 | 代理人: | 趙真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用 護目鏡 | ||
1.一種醫用護目鏡,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內腔設置有鏡片(2),所述框架(1)的左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機構(3),所述框架(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塑料板(4),所述框架(1)底部的左側和右側均固定連接有橡膠塊(5),所述框架(1)內側的頂部設置有凹槽塊(6),所述凹槽塊(6)位于框架(1)的中心處,所述鏡片(2)的內腔設置有環形加熱絲(7),所述環形加熱絲(7)與鏡片(2)的一端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3)包括固定箱(31),所述固定箱(31)內腔的中心處通過軸承座縱向活動連接有轉桿(32),所述轉桿(32)表面的頂部和底部均固定套接有圓環(33),所述轉桿(32)的表面且位于圓環(33)的內側纏繞有松緊帶(34),所述松緊帶(34)的左側遠離轉桿(32)的一端貫穿固定箱(31)的左側并與框架(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轉桿(32)表面的頂部和底部均套接有扭力彈簧(35),所述扭力彈簧(35)的頂部與固定箱(31)內壁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扭力彈簧(35)的底部與圓環(33)的一側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板(4)頂部的左側和右側均開設有通氣孔(8),所述通氣孔(8)的數量為四個,且均勻分布,所述透氣孔(8)與塑料板(4)配合使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左側的頂部設置有激光發射器(9),所述激光發射器(9)的長度大于三厘米,所述激光發射器(9)與框架(1)配合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2)的表面設置有硅膠(10),所述硅膠(10)的厚度小于零點二毫米,所述硅膠(10)與鏡片(2)配合使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2)的形狀為曲面,所述鏡片(2)彎曲角度大于二十度,所述鏡片(2)與框架(1)配合使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護目鏡,還包括:圖像處理模塊(11),設置于所述塑料板(4)上;
所述圖像處理模塊(11),包括:
喚醒單元(11.1),用于接收喚醒指令,當接收到喚醒指令后,啟動圖像采集單元(11.2);
所述圖像采集單元(11.2),與所述喚醒單元(11.1)連接,用于采集病人手術部位的第一圖像;
圖像預處理單元(11.3),與所述圖像采集單元(11.2)連接,用于對所述第一圖像進行進行去燥、平滑和優化的預處理;
放大單元(11.4),與所述圖像預處理單元(11.3)連接,用于將所述與處理后的第一圖像進行放大處理,獲得放大后的第一圖像;
確認單元(11.5),與所述放大單元(11.4)連接,用于確認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圖像的亮度是否達到預設亮度,若是,無需進行后續操作,否則,生成照明指令;
照明單元(11.6),與所述確認單元(11.5)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照明指令對病人手術部位進行照明;
所述圖像采集單元(11.2),還用于在所述照明單元(11.6)工作時,重新采集病人手術部位的第二圖像,所述預處理單元,還用于對所述第二圖像進行預處理,所述放大單元(11.4),還用于對預處理后的第二圖像進行放大處理,獲得放大后的第二圖像;
顯示單元(11.7),與所述放大單元(11.4)連接,用于顯示所述放大后的第一圖像或放大后的第二圖像;
裝載單元(11.8),與所述顯示單元(11.7)連接,用于裝載所述顯示單元(11.7)進行移動;
第一控制單元(11.9),同時與所述裝載單元(11.8)和喚醒單元(11.1)連接,用于控制所述裝載單元(11.8)到達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為主治醫師視線范圍內的任意位置;
所述喚醒單元(11.1),還用于接收關閉指令;
所述第一控制單元(11.9),還用于在所述喚醒單元(11.1)接收到關閉指令后,控制所述裝載單元(11.8)恢復到原始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護目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醫用護目鏡,還包括:霧氣烘干模塊(12),設置于所述塑料板(4)底端;
所述霧氣烘干模塊(12),包括:
濕度檢測單元(12.1),用于檢測所述鏡片(2)上的當前濕度;
可見度檢測單元(12.2),用于檢測所述鏡片(2)上的第一當前可見度;
計算單元(12.3),同時與所述濕度檢測單元(12.1)和可見度檢測單元(12.2)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當前濕度和第一當前可見度計算出鏡片(2)上霧氣的視線影響系數:
其中,δ表示為鏡片(2)上霧氣的視線影響系數,2表示為鏡片的數量,Si表示為第i個鏡片上的當前濕度,B表示為醫用護目鏡所處當前環境內的空氣濕度,ln表示為自然對數,Gj表示為第j個鏡片上的第一當前可見度,K表示為鏡片(2)的標準可見度,β1表示為在當前環境內的霧化效率,β2表示為所述當前環境的預設霧化效率基準值,α表示為計算過程中的誤差因子,取值為0.05或者0.1,i=j;
將所述鏡片(2)上霧氣的視線影響系數同預設閾值進行比較,當所述視線影響系數大于所述預設閾值時,確認需要對所述鏡片(2)進行烘干,當所述視線影響系數小于或者等于預設閾值時,確認無需對所述鏡片(2)進行烘干;
當確認需要對所述鏡片(2)進行烘干時,計算烘干單元(12.4)的目標烘干溫度:
其中,T3表示為環形加熱絲(7)的當前溫度,T2表示為所述烘干單元(12.4)的最大烘干溫度,T1表示為當前環境內的環境溫度,μ1表示為框架(1)的導熱系數,μ2表示為鏡片(2)的導熱系數,T4表示為人體皮膚所能承受的正常溫度范圍內的最大溫度值,ω表示為所述烘干單元(12.4)的烘干效率;
所述烘干單元(12.4),與所述計算單元(12.3)連接,用于以所述目標烘干溫度對所述鏡片(2)進行烘干;
所述可見度檢測單元(12.2),還用于在所述烘干單元(12.4)工作了預設時長后,檢測所述鏡片(2)的第二當前可見度;
比較單元(12.5),與所述可見度檢測單元(12.2)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二當前可見度和所述鏡片(2)的標準可見度進行比較,當所述第二當前可見度大于所述鏡片(2)的標準可見度時,發出控制指令;
第二控制單元(12.6),一端與所述比較單元(12.5)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烘干單元(12.4)連接,用于根據所述控制指令關閉所述烘干單元(1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皓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皓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766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化高效降溫電力電氣控制柜
- 下一篇:9-苯基吖啶的提純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