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7602.4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8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黃春平;謝穎;江熙;鄭權浩;何玉婷;林順亮;招梓洋;李尚賢;洪樂羊;邱建軍;廖彩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創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葉燦才 |
| 地址: | 51134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活性 硝化 濾池 去除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污水反硝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方法,為探索適合并能提高反硝化濾池運行效果的參數,提高污水反硝化處理的經濟價值,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方法(適用規模:日處理水量3?3.5萬噸),即在采用活性砂反硝化濾池進行污水處理時,控制碳源的投加量40?50L/h,和/或控制反沖洗曝氣量為6m3/h,從而在達到較理想除氮效果的同時,又不會對其它水質COD指標有較大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反硝化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 方法。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是為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 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 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近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使水資源 總量日漸減少。日益嚴重的水環境污染,使水資源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水資源問題已經 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中國部分大中城市已面臨嚴重的缺水形勢,污水回 用對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蘊藏著巨大潛力,污水經過適當的再生處理,可以重復利用于河湖 景觀、工業冷卻、綠化灌溉等多種用途,實現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環,但由于受原污水中 有機物濃度較低的限制,部分污水處理廠出水硝酸鹽可高達30mg/L,無法滿足污水再生利用 的要求。高效低耗深度脫氮工藝仍是污水回用中的難點和重點,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反 硝化能力,提高對TN,尤其是硝酸鹽的去除能力是污水再生回用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污水處理廠出水中,總氮是一個關鍵指標,總氮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國家 對總氮的控制越來越嚴格。為了降低出水中的總氮,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通過反硝化(例如異養 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等)工藝,去除出水中的總氮的主要成分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
反硝化生物濾池(DNBF,也稱反硝化濾池)因生物量大、處理效率高而成為可行的污水 深度處理技術。反硝化濾池處理工藝將生物反硝化與物理過濾技術有機結合,既可實現生物 脫氮,又可進一步降低水中懸浮物。反硝化濾池脫氮過程中,濾料表面附著生長著的生物膜, 通過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以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將硝酸鹽還原為氮氣。反硝化濾池內微 生物總量遠高于活性污泥法,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該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脫氮效率高, 耐沖擊負荷等優點。因此,該工藝為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實現污水再生利用的優選工藝。 但反硝化生物濾池運行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探索適合并能提高反硝化濾池運行效果的參數具 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方 法,通過合理控制碳源的投放量以及反沖洗的曝氣量,從而使反硝化濾池獲得較好的除氮效 果,同時還不會對其它水質COD指標有較大的影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活性砂反硝化濾池去除硝氮的方法(適用規模:日處理水量3-3.5 萬噸),具體為:在采用活性砂反硝化濾池進行污水處理時,控制碳源的投加量40-50L/h, 和/或控制反沖洗曝氣量為6m3/h。
優選地,所述碳源的投加量40L/h。
優選地,所述碳源為乙酸鈉。以乙酸鈉作為碳源,對反硝化濾池的除氮效果有更好的調 控作用。
進一步的,所述乙酸鈉為乙酸鈉溶液。具體的,所述乙酸鈉溶液的質量比濃度為15-25%。 更具體的,所述乙酸鈉溶液的質量比濃度為20%。
本發明通過研究發現,當乙酸鈉的投加量控制在40L/h,并且反沖洗曝氣量控制在6m3/h 時,能給反硝化濾池中的反硝化細菌提供一個穩定且營養豐富的環境,從而能在達到較理想 的除氮效果的同時,不會對其它水質COD指標造成明顯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76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