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本體法氯乙烯聚合種子制備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7431.5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西能;張金輝;惠總裁;趙斌;許鋒明;王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中泰化學托克遜能化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114/06 | 分類號: | C08F114/06;C08F2/02;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李昆蔚 |
| 地址: | 831009 新疆維吾爾自治***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本體 氯乙烯 聚合 種子 制備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本體法氯乙烯聚合種子制備方法及裝置,制備方法包括將氯乙烯單體分為冷單體一和冷單體二,將冷單體一加熱得到熱單體;將冷單體二與引發劑混合,得到混合液;將混合液投加至熱單體中進行預聚合反應,得到氯乙烯種子液;制備裝置包括預聚合釜,預聚合釜的頂部設有熱單體入口和混合液入口;加熱器,加熱器的底部與熱單體入口之間通過熱單體輸送管連接;混合器,混合器設冷單體入口、引發劑入口以及混合液出口,混合液出口與混合液入口之間通過投加管連接。本發明可以大幅縮短氯乙烯種子制備周期,可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氯乙烯單體預熱時并不加入引發劑,可以多次使用而不必清釜而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氯乙烯聚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本體法氯乙烯聚合種子制備方法及用于制備氯乙烯聚合種子的裝置。
背景技術
氯乙烯本體聚合法主要采用兩段法聚合工藝,即在預聚合釜加入一定量的單體控制轉化率在8%~12%制備“種子”,然后將“種子”轉入聚合釜再加入氯乙烯單體繼續反應至轉化率50%~60%。預聚合反應的周期約為2小時,聚合反應周期約為7小時,按照1臺預聚合釜匹配3臺聚合釜進行設計。
目前,在本體法預聚合制備“種子”時,氯乙烯單體與引發劑混合后需要采用加熱的方式,然而在預聚合時,預聚合釜內物料因聚合反應導致的粘度變化會使物料粘附在釜壁、攪拌以及擋板上,這樣會影響預聚合釜的傳熱以及制備的種子液的整體質量,尤其是引發預聚合反應的加熱時,貼壁層流的物料容易因升溫而轉化率高于預聚合釜內部的轉化率,物料更容易粘附在釜壁上,需要頻繁的對預聚合釜進行清洗,難以實現長周期的穩定運行,同時粘附的物料會導致整體的氯乙烯聚合時產生“魚眼”等雜質,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降低粘釜以及預聚合效率高的本體法氯乙烯聚合種子制備方法,及用于該氯乙烯種子的制備裝置,以解決上述至少一項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一種本體法氯乙烯聚合種子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氯乙烯單體按比例分為冷單體一和冷單體二,將冷單體一加熱,得到熱單體;
S2:將步驟S1中所述冷單體二與引發劑混合,得到混合液;
S3:將步驟S2的所述混合液投加至步驟S1中的所述熱單體中進行預聚合反應,得到氯乙烯種子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將氯乙烯單體加熱與引發分離,能夠有效的縮短氯乙烯種子制備時間,可以提高氯乙烯本體法生產聚氯乙烯的產能,同時可減少。
本發明通過縮短預聚合周期,從而大幅節省投資費用。
本發明通過熱單體入料,在加入引發劑時直接引發聚合,可以防止預聚合釜粘釜,從而實現預聚合釜不清釜長周期聚合得到氯乙烯種子穩定運行。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步驟S1中所述冷單體一與所述冷單體二的重量比為(5-10):1。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這樣比例的的設置,預聚合反應過程中無需進行加熱,有利于減少傳熱引起物料粘接或轉化率存在差異的問題。
進一步,步驟S1中熱單體的溫度為70℃。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熱單體的溫度為70℃,具有的熱容,能夠保證與混合液混合時,對混合液進行加熱,可以保證預聚合反應的進行。
進一步,步驟S3中熱單體與混合液預聚合反應前采用80℃熱水保溫。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熱水保溫能夠避免熱單體的熱量損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中泰化學托克遜能化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新疆中泰化學托克遜能化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743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