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7203.8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09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譚雯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譚雯文 |
| 主分類號: | C08L67/04 | 分類號: | C08L67/04;C08L67/02;C08L5/08;C08L91/00;C08L67/00;C08K5/134;C08K5/526;C08K5/098;C08K5/20;C08J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生物 保鮮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保鮮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及其制備方法;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作而成:聚乳酸10~90份、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10~90份、增韌劑2~5份、殼聚糖1~3份、吸收劑1~3份、抗菌油1~5份、抗氧劑0.3~0.6份、潤滑劑0.2~0.6份;本發明生物保鮮膜能夠應用于熟食、果蔬、肉類等各類食品保鮮,本發明生物保鮮膜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可在數分鐘內殺死650多種細菌,使其具有極強的抗菌、防腐、保鮮功能,還具有自發氣調功能,使用方便,無需使用保鮮劑,極大提高了食品的儲藏、保鮮期:普通保鮮膜只能保鮮食品2?3天,而該保鮮膜可保鮮15?30天,是普通保鮮膜的5?10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鮮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保鮮膜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很多家庭都離不開它們,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絕大部分保 鮮膜和常用的塑料袋一樣,都是以乙烯母料為原材料而制備的。根據乙烯母料的不同種類, 保鮮膜又分為三大類: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這些保鮮膜對人體危害比較大, 同時由于塑料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腐爛,焚燒則會產生有毒氣體,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 害。
近年來由食品包裝而引發的不安全事故一次又一次的將食品包裝問題推向時代的風 口浪尖,以PVC(聚氯乙烯)和PVDC(聚偏二氯乙烯)質料制造的保鮮膜是加入了增塑劑DOA(己二酸二辛酯),目的在提高柔軟度和黏貼效果。研究發現,當這種物料遇上脂肪食 品和高溫時,化學物質會釋放進食物中,危險度最高。從動物實驗發現,該種物質令動物 致癌,并且干擾人體內分泌,引起婦女罹患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日常生活中,無數食物 都會接觸到保鮮膜、保鮮紙慢慢釋放出的毒素,長期威脅使用者健康。如用PVC保鮮膜包 裹一碟生或熟的食物,食物中很大面積會和柔軟的保鮮膜緊貼,保鮮膜中的氯乙烯單體含 量比較高,容易釋放出來,并且在制作膜過程中加入的增塑劑DOA和色素,經長時間與食 物直接接觸,更容易滲入食物中,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特別是經過微波等加熱或者低溫冷 凍后,更會加速這個過程的進行。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食品研究人員逐漸把研究重點放在可食性保鮮膜上,開發出了許 多不同功能的可食性保鮮膜,如大豆蛋白可食性膜,殼聚糖可食性膜,蛋白質、脂肪酸淀 粉復合型可食性膜等。可食性保鮮膜是世界食品工業新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涉及廣泛的 應用領域。雖然目前有用褐藻酸鈉作為原料來制備包裝膜的報道,但其中褐藻酸鈉主要是 以輔料形式,絕大多數是以殼聚糖、改性纖維素及淀粉為主料和絮凝劑成膜,并且有的配 方中還添加了塑料等化工原料,具有不安全因素。蛋白質、多糖、脂肪酸和樹脂類等能夠通過自身團或是外援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具備一定結構和作用的膜,因此,也是可食用材料的主要來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 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作而成:聚乳酸10~90份、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10~90份、增韌劑2~5份、殼聚糖1~3份、吸收劑1~3份、 抗菌油1~5份、抗氧劑0.3~0.6份、潤滑劑0.2~0.6份。
優選的,s一種新型生物保鮮膜,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作而成:聚乳酸65份、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60份、增韌劑3份、殼聚糖5份、吸收劑1份、抗菌油1 份、抗氧劑0.5份、潤滑劑0.5份。
具體的,所述聚乳酸數均分子量Mn為20-30萬。
具體的,所述生物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為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聯苯二甲酸、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co-丁二酸乙二醇酯和聚對 苯二甲酸-co-丁二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譚雯文,未經譚雯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720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膨脹土液限狀態下制樣裝置及其制樣方法
- 下一篇:用于破鱗輥刷盤的彎絲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