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5772.9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0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郭關柱;羅亞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19/00 | 分類號: | B01D19/00;A23F3/08;F24H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達恒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楊青 |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茶葉 發酵 分布式 旋風 水分 循環 使用 裝置 | ||
1.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包括氣體流出管(110)、水霧吸嘴(111)、氣水分離旋風筒(112)、水流匯集加熱箱(118)、旋風筒出水支撐管(116)、連接水管(122)、水霧分支管(123)、水霧分流罩(124)、水霧流入管(127)、水霧分流錐(128)、風機(310)、霧化噴嘴(337);所述的水流匯集加熱箱(118)的頂部連接著旋風筒出水支撐管(116),旋風筒出水支撐管(116)支撐著氣水分離旋風筒(112)、水霧分支管(123)及水霧分流罩(124),水霧分流罩(124)的底部中部設置有一個水霧分流錐(128),水霧分流罩(124)上設置至少設置有兩根水霧分支管(123),每根水霧分支管(123)分別連接一個氣水分離旋風筒(112),氣水分離旋風筒(112)的吹水口與水流匯集加熱箱(118)連通;水霧分流罩(124)的頂部進水口與水霧流入管(127)連接,水霧流入管(127)的端部設置有水霧吸嘴(111);氣水分離旋風筒(112)的出氣口與氣體流出管(110)連接,氣體流出管(110)的出口與風機(310)的進風口連接,水流匯集加熱箱(118)底部設置有的連接水管(122)出水端伸入到氣體流出管(110)出氣端內,連接水管(122)出水端設置有霧化噴嘴(337);風機(310)的出風口與氣霧流出管(31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流出管(110)的出氣端內腔內壁上通過支架(332)安裝有殼體(304),安裝殼體(304)的左端密封安裝有一個水流接頭(319),連接水管(122)與水流接頭(319)密封連接;霧化噴嘴(337)安裝在安裝殼體(304)的右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殼體(304)內通過支撐耐水軸承Ⅱ(335)安裝有芯軸(306),芯軸(306)的右端通過支撐耐水軸承Ⅰ(309)安裝在氣體流出管(110)的出口端,芯軸(306)上從左至右依次安裝有水泵葉輪(305)、霧化噴嘴(337)、風扇葉輪(308)。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水分離旋風筒(112)包括旋風筒管(140)、旋風排氣管(141)、旋風筒錐管(142)、旋風筒出水管(143)、旋風筒底管(144)、旋風筒底排水錐嘴(145)、旋風筒頂罩(147);所述的旋風筒管(140)上端側壁上開有水霧進口(146),水霧進口(146)與水霧分支管(123)連接;旋風筒管(140)的下端與旋風筒錐管(142)連接,旋風筒出水管(143)垂直設置在旋風筒錐管(142)的底部,旋風筒出水管(143)的出口與旋風筒底管(144)連接,旋風筒底管(144)的出口與旋風筒底排水錐嘴(145)連接,旋風筒管(140)的頂部設置有旋風筒頂罩(147),旋風排氣管(141)設置在旋風筒頂罩(147)中部與旋風筒管(140)連通,旋風排氣管(141)與氣體流出管(110)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茶葉發酵用分布式多旋風筒氣水分離循環使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風筒底管(144)傾斜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5772.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加固航插裝置
- 下一篇:一種結構緊密的軸密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