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場段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4816.6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65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正;吳愛艷;李漢卿;尹超準;程軍;陳敏;李逢源;王龍;呂文博;李金龍;陳懷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M3/00 | 分類號: | B60M3/00;B60M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自***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流 牽引 供電系統 接地 通路 分段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場段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法,直流牽引供電系統的場段與正線、場段庫內與庫外分界處,在各接地通路對應設置分段,分段處設置隔離開關。本發明確保能夠將正線與場段,場段庫內與庫外間的接地通路進行分段,避免雜散電流通過接地通路流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場段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城市軌道交通由于節能環保,按時高效,在國內外日益得到蓬勃的發展,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在其中占據了較高的應用比例。
在采用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工程中,雜散電流防護問題一直是工程關注的重點之一,根據研究,場段由于股道密集,鋼軌與道床之間的泄漏電阻較低,造成正線雜散電流向場段匯聚再流經鋼軌返回正線。
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工程在正線與場段間鋼軌絕緣節處采用車輛通過實時導通的單向導通裝置等措施減少雜散電流向車輛段匯聚,同時庫房入口處設置鋼軌絕緣節和單向導通裝置隔斷庫內外雜散電流流通通路的方法,但由于接觸網架空地線、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接地扁鋼等接地通路仍然在上述位置因為國內外均沒有明確的規范要求斷開,且根據慣例設計方法均設計為處于連通狀態,無法有效避免雜散電流通過上述通路在正線與車輛段間流動。為有效減少雜散電流泄漏,需要在正線與場段間,場段庫內與庫外間采用有效的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場段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法,確保能夠將正線與場段,場段庫內與庫外間的接地通路進行分段,避免雜散電流通過接地通路流通。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流牽引供電系統場段接地通路分段設計方法,直流牽引供電系統的場段與正線、場段庫內與庫外分界處,在各接地通路對應設置分段,分段處設置隔離開關。
所述分段處設置電位均衡裝置。
場段與正線分界處的分段包括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分段和接地扁鋼分段,所述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分段和接地扁鋼分段的兩端分別設置接地連接跳線,所述隔離開關設置于所述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上。
所述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分段和接地扁鋼分段的位于場段的一端間通過接地連接跳線連通,所述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分段和接地扁鋼分段的位于正線的一端間通過接地連接跳線連通。
場段內的牽引變電所內的接地母排與所述中壓環網電纜金屬鎧裝及屏蔽層分段和接地扁鋼分段連接。
場段庫內與庫外分界處的分段為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
所述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包括架空地線分段、接觸網分段和走行軌分段,所述隔離開關采用三極隔離開關,所述三極隔離開關分別與所述架空地線分段、接觸網分段和走行軌分段的兩端連接,所述架空地線分段與接地連接跳線連接。
所述接觸網分段上設置有分段絕緣器,所述走行軌分段上設置有鋼軌絕緣節。
架空地線分段處設置有架空地線終端下錨。
場段內的接觸網架空地線分段通過架空地線接地引下線與接地母排連接。
工作原理:不同于連通狀態的慣例設計方法。本方法通過在場段與正線、場段庫內與庫外分界處,在各接地通路對應設置分段,同時安裝聯絡開關的方式,實現正常運行方式下的雜散電流通路阻斷和支援供電運行方式下的接地保護通路連通功能。并在分段處設置電位均衡裝置,正常情況下兩端無壓差時呈高阻抗,當一端出現接地故障或其他原因導致兩端電位不一致導通確保人身安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48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