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4354.8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7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彭湃;梁永成;梁志;張慧華;覃漢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肇慶供電局 |
| 主分類號: | G01R31/72 | 分類號: | G01R31/72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張金福 |
| 地址: | 5260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單片機 變電站 電流 互感器 極性 測試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裝置,包括用于連接CT二次繞組的接線柱、分壓電路模塊、AD轉換模塊、主控制器、顯示模塊、電源模塊;所述的接線柱通過與變電站的CT二次繞組連接,用于采集變電站CT端的電流;所述的接線柱與分壓電路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AD轉換模塊的輸入端與分壓電路模塊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所述的AD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主控制器與顯示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的電源模塊分別向AD轉換模塊、主控制器、顯示模塊提供所需的工作電源。本發明能有效的提高測試CT極性的靈敏性,顯著提高了測試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電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在變電站進行一次設備電流互感器CT、開關端子箱及保護測控裝置等更換或大修技改時都需要進行升流及CT極性試驗,而對于CT極性試驗,目前都是采用一次增加直流電源二次則用電流指針表來觀察指針的偏向,這樣來分析判斷CT是否滿足減極性要求。
但在實際工作中,用蓄電池進行點極性時,可能由于一次回路時間常數大,轉變到二次回路的電流就會很小,為μA級,很難通過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擺動來判斷極性。所以采用靈敏度低的指針表偏轉不明顯,而采用靈敏度高的,則可能因感應電流較大超出指針表的量程甚至燒壞電流表,此傳統辦法存在無法明顯地對極性判斷、效率低、速度慢的問題。
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4133154A,公開日:2014-11-05,公開了一種智能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步驟:對智能變電站電流互感器二次側數據進行循環緩存處理,提取直流法極性測試開始前ΔT時間段內的數據,計算濾波后數據作為極性測試的背景數據基準;ΔT時間段之后,采用濾波后數據與背景數據基準進行判別比較,識別電流互感器極性;并存儲極性結果前后的原始數據,便于事后分析。但該方法存在計算復雜,且該裝置的制作成本高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傳統的方法存在無法明顯地對極性判斷、效率低、速度慢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裝置,其能有效的提高測試CT極性的靈敏性,顯著提高了測試效率。
為實現上述本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變電站電流互感器極性測試裝置,包括用于連接CT二次繞組的兩個接線柱、分壓電路模塊、AD轉換模塊、主控制器、顯示模塊、電源模塊;
所述的接線柱通過與變電站的CT二次繞組連接,用于采集變電站CT端的電流;
所述的接線柱與分壓電路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AD轉換模塊的輸入端與分壓電路模塊的輸出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AD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主控制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主控制器與顯示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
所述的電源模塊分別向AD轉換模塊、主控制器、顯示模塊提供所需的工作電源。
本發明通過用于連接CT二次繞組的接線柱,采集變電站的CT二次繞組的電流信息,所述的接線柱將采集到的μA電流經過分壓電路模塊變成Ui的mV級,接著經過AD轉換模塊輸出Uo為V級的電壓;
當變電站CT為減極性時,所述的主控制器采樣到正電壓,并在顯示模塊上顯示“CT為減極性”,否則為“CT為加極性”。
本發明將通過AD轉換器將采集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提高精確度,有效的更加測試CT極性的靈敏性,顯著提高了測試效率。
進一步地,還包括運行指示燈模塊,所述的運行指示燈模塊的輸入端用于與接線柱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肇慶供電局,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肇慶供電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43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