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42376.0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96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超;李彥英;翁鐵;秦盧峰;邰樂;何海濤;崔海靜;楊彪;徐海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巨力索具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18 | 分類號: | H01B7/18;H01B7/22;H01B7/40;H02G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劉陽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天津開發(fā)區(qū)***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線纜 柔性 防折器 | ||
1.一種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內鼓形套(1)、外鼓形套(2)、內層鋼絲套(3)、中間層鋼絲套(4)、外層鋼絲套(5)、卡箍(6)、第一管卡(7)、第二管卡(8)、第三管卡(9);
內鼓形套(1)由兩個第一半環(huán)體(11)對扣而成,內鼓形套(1)具有圓柱面內孔,內鼓形套(1)的外表面為鼓形面,內鼓形套(1)的中部徑向布置兩個第一定位孔(12),兩個第一定位孔(12)上下對應;
外鼓形套(2)由兩個第二半環(huán)體(21)對扣而成,外鼓形套(2)具有鼓形面內孔,外鼓形套(2)的外表面為鼓形面,外鼓形套(2)的中部徑向布置第二定位孔(22),兩個第二定位孔(22)上下對應;
內層鋼絲套(3)、中間層鋼絲套(4)、外層鋼絲套(5)均由多根鋼絲螺旋纏繞而成,內層鋼絲套(3)與外層鋼絲套(5)旋向相同,中間層鋼絲套(4)與內、外層鋼絲套旋向相反,內層鋼絲套(3)、中間層鋼絲套(4)、外層鋼絲套(5)的長度依次縮短;
卡箍(6)由兩個半環(huán)狀的半箍(61)對扣而成,卡箍(6)的內孔包括位于中部的鼓形孔和鼓形孔兩端的圓柱孔,卡箍(6)的中部外表面設有一圈環(huán)形凹槽(62);
內鼓形套(1)的圓柱面內孔緊貼線纜(1’),內層鋼絲套(3)緊密包裹在線纜(1’)和內鼓形套(1)的外表面且其兩端通過第一管卡(7)卡緊,內鼓形套(1)位于內層鋼絲套(3)的軸向中部,外鼓形套(2)套設在內層鋼絲套(3)的外表面,且外鼓形套(2)的位置與內鼓形套(1)內外對應,中間層鋼絲套(4)緊密包裹在內層鋼絲套(3)和外鼓形套(2)的外表面且其兩端通過第二管卡(8)卡緊,外層鋼絲套(5)緊密包裹在中間層鋼絲套(4)的外表面且其兩端通過第三管卡(9)卡緊,卡箍(6)卡緊在外層鋼絲套(5)的外表面,卡箍(6)的中部與外鼓形套(2)內外對應,卡箍(6)的內孔軸線、內鼓形套(1)的圓柱面內孔的軸線、外鼓形套(2)的內孔軸線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22)與第一定位孔(12)同軸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一半環(huán)體(11)通過兩個第一定位孔(12)軸向對齊并扣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半環(huán)體(21)通過兩個第二定位孔(22)軸向對齊并扣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鋼絲套(3)、中間層鋼絲套(4)、外層鋼絲套(5)的直徑依次變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鼓形套(2)與內鼓形套(1)通過所述第二定位孔(22)和所述第一定位孔(12)軸向對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6)的外表面、位于環(huán)形凹槽(62)兩側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螺栓安裝孔(63),兩個半箍(61)通過螺栓緊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線纜半柔性防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卡(7)、第二管卡(8)、第三管卡(9)均為具有開口的環(huán)狀結構,開口兩側穿過螺栓鎖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巨力索具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未經巨力索具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237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